警枕的发展史: 同代人富弼,年轻时在故乡洛阳天宫寺内读书,亦勤苦奋勉,夜用圆枕,以求自警。后为宋代著名宰辅。 警枕,宋人多用之,然而,却不自宋代始。 五代时,吴越王钱镠勤于军政,未尝一日安寝,即以圆木为枕,时名之曰“折中不睡龙”。折中,即不偏不依;不睡龙,即龙(指吴越王)不得安然熟睡。 “警枕”一词也不自五代始,早在汉代,学者蔡邕即曾作《警枕铭》,文曰: 应龙蟠蛰,潜德保灵。 制器象物,示其有形。 哲人降鉴,居安虑倾。 这里的警枕,不是圆的,而是蟠蛰的应龙之形,应龙为有翼的神龙。它的神力能遨游九天之上,可却蟠居蛰伏,一动不动,意在不显露自己的神异之德,而暗暗地保存自身的灵性。这警枕是以物象形,以形示警,告诫世人,居安思危,临高虑倾。 东汉季世是动乱的年代。士人多隐逸蛰居,以求自保。作者蔡邕虽深谙此理,可是,他自己却蟠也不成,蛰也不成,终被卷入政治漩涡,为政敌所杀害,留下个孤女蔡文姬,使她受尽人间苦难。 警枕也有自身的演变、发展史。汉代是肖形的,起座右铭的作用。五代至宋,是圆木枕,是实用的。另外,还有一种,似乎也当列入警枕类,它的作用类似今之报时的闹钟,名曰“神鸡枕”。 《云仙杂记》载:唐代宣城(今属安徽)有个妓女,名叫史凤。她接客视人有差,特别看重的,令住迷香洞,有神鸡枕、锁莲灯;次者,则只予交红被、传香枕。 那神鸡枕有何奇异呢?原书未详。明人所著《华夷考》中却有较详细记述: 有名武孟者,得一瓦枕。枕之,闻其中鸣鼓起雷,一更至五更,次第不差,既闻鸡三唱而晓。至暮复然。武孟以为鬼物,举而碎之,见其中机局,以应夜气。有识者谓为“诸葛行军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