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可为众人之父母,从良者,仁爱得天下!从恶者,民可覆其舟!有句最经典的话: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个人认为反之亦然!那就要看为官的人的为官之道是良是恶了!具体的为官之道根本不存在,但存在于官者的自我之道!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闪烁着无数光灿夺目的英雄之星,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是伟大祖国的挺拔脊梁。中华民族因为有了他们的赤诚之心、凌云壮志而变得更加威武不屈,华夏神州因为他们的雄才伟略、殚精竭虑而变得愈加灿烂辉煌。林则徐便是中华民族群英谱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生于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1785年8月30日),14岁考中秀才,20岁中举人,27岁以殿试二甲第四名高中进士。青年时期的林则徐对民族英雄十分崇敬。23岁在巡抚衙门做文书时,林则徐就力主重修了李纲墓。后来他在浙江和江苏做官时,又分别重修了当地的于谦墓和韩世忠墓。林则徐总是以这些历代爱国的仁人志士为自己的楷模,终于成为一位名垂青史、受人尊敬的伟大的民族英雄。“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林则徐为李纲祠题写的这副对联,也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回眸林则徐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有许多值得为官者崇敬和学习的地方。 为官当学林则徐的博学多才。少年林则徐不仅聪慧过人,有着过目不忘的天赋,而且勤奋好学,备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他以“静坐读书各得半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自勉,把读书当作天底下最快乐的事。步入青年后,他便将谋生与学习拧成一股绳。在给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做文书时,白天处理公务,晚上挑灯夜读,除了学习有关洋务贸易知识外,还自学英语和葡萄牙语,这为他日后处理洋务和组织翻译外文资料打下了基础。不久,23岁的林则徐为福建巡抚张师诚所赏识,招入衙署,负责文字工作。他边工作边勤奋学习,不仅诗赋水平有很大提高,而且小楷也练得很好。如今,珍藏于林则徐纪念馆内的一册小楷佛经就是这个时候写的。林则徐成为封疆大吏后,虽然公务繁忙,但仍手不释卷,尤其是常年组织有识之士翻译欧美各国的相关资料,以供参考。后来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和幕僚们翻译的文章编辑成书,发行全国,这便是著名的《海国图志》。这部译著对清末民初的洋务运动、实业救国和民智启蒙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静阅佳书感墨香,独品香茗韵诗行”。林则徐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刻苦学习的态度,而且还在于他的学习方法和目的。由于从小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林则徐善于把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学习真本领,为社会作贡献。林则徐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方法,今天对我们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立志做事业上的成功者不仅要勤奋好学、终生不辍,而且要紧贴实际、注重运用,才能渐入学习的佳境,于己于社会有所裨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