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君书》中,商鞅建议说:“民见上利之从壹空出也,则作壹;作壹,则民不偷营;民不偷营,则多力;多力,则国强。”其中所谓“利之从壹空出”,就是管仲所说的“利出一孔”。商鞅还说:“民之所欲万,而利之所出一。”意即老百姓有千千万万的欲望,但获取利益、满足欲望的途径,却只有华山一条路。因此要“塞私道,以穷其志;启一门,以致其欲”,即国家应该堵死老百姓私下获取利益的一切孔道,只开启一个门洞,让老百姓经由这个门洞去实现自己的欲望。可见,商鞅是完全继承了管仲的思想。 管仲虽然提出“利出一孔”的主张,但只是一个原则,他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实施方案,而商鞅变法时,对利出一孔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办法。 在商鞅的思想中,国家不但掌控一切获利机会和渠道,还可以根据需要,强制老百姓只能按照国家恩准的唯一渠道求生,其他的渠道都被完全堵死。商鞅规定的老百姓唯一的求生之道,就是耕战,即开荒地、种庄稼、积极参军打仗。商鞅时期的秦国是很落后的。要争霸,就需要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要获得粮食,就需要老百姓认真种地,仅仅耕种目前的土地还不够,还必须鼓励他们大量开垦荒地。在商鞅的设想中,国家对于耕种垦荒的老百姓,要给予各种奖赏,包括给予爵位。而对从事与此无关工作的人,则给予严厉打击和羞辱。 打击和惩罚的目的,就是堵死从其他途径获取利益和社会地位的可能性。在《商君书》中,他赤裸裸地强调,要让不从事耕战的老百姓“无所于食”,即没有地方吃饭,等于是剥夺了生存权,迫使老百姓从商鞅规定的唯一孔道中谋生。 商鞅通过一系列的禁令和惩戒,堵死百姓获得利益的渠道和途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