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由姜维沓中避祸的真相兼论姜张廖的关系

http://www.newdu.com 2017-08-22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首先我不认同“张翼廖化都曾明确反对姜维的战略就认为他们不齐心”,我们哪天不是和身边最亲的人在各种事情上分歧一堆呢。至少姜维长期带出去北伐的一批人关系是没有疑问的(包括廖化张翼和其他不知名的将领)。服从是军人的第一本职,姜维不是脑残,打仗不是请客吃饭,他犯不着给自己埋定时炸弹,魏延杨仪的例子在前面呢。况且廖化张翼都有明确记载是被姜维一手提拔起来的,是他的左右手,廖张并没有单独出战的特别战功,应该是因为主要是因为是姜的亲信兼能力相对可以兼资历老所以才被提拔到高位。我相信其他将领也是。(大将军权力是很大的,陈砥能管事是因为姜维不在成都,没工夫管,他才能把持朝政。所以看上去好像他的权力比姜维大,要是姜维想管,轮不到他,毕竟大将军是最大的官),阿斗坐在宫中,根本不可能知道哪些人打仗打的好哪些人打的差,都是姜维上报谁就升谁的官。阿斗只能最多像蒋琬费祎一样,搞点分权平衡,就像岑璧说的搞点左右车骑将军。可是蒋琬费祎一条心的话,这分权就白搞了。
    所以我完全不同意游戏《姜维传》吧廖化张翼塑造成那种奇怪的样子,俗话说的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觉得姜廖张都是道德水准很高的人。(廖之前还有过千里走单骑,从东吴装死逃回来)事实上,从姜维发书让后主派廖张二人,就看出廖张二人是他最信得过的人。(军队的配合是很重要的,胡济的例子不是在前面吗?),后来张翼正和他一起在成都参与诈降了。廖化没参与,是因为他当时已经病的快死了,没法参与。无论从任何角度,这三个绝对是连命都可以给对方的铁杆兄弟,这是没说的。
    关于张廖反对北伐的事。我还是我之前帖子那个意思,因为战时体制量化到了质变,再加上打了那么多年仗,蜀汉当时的情况可能确实已经很糟糕了,蜀汉基本是个人都反对北伐。张是益州本地人,从一开始就反对,这完全可以理解。廖最后那句话,说是反对,其实伤痛感叹的成分更重,不是不想打啊,是现状如此糟糕没法打啦。
    这里面最玄妙的陈寿的态度。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姜廖张意见很大呢?这是因为陈寿在三国志里根本没有描述姜廖张其他对话,描述的都是廖张反对姜维北伐的话。这是因为陈寿本人就是反对北伐的,所以他特意重点把这些话记下来。实际就想说,你看吧,你看吧,连姜最亲近的人都反对北伐,可见北伐是多么错误!
    前面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就是,虽然廖姜和黄皓董厥诸葛瞻一样反对北伐,但他们以及姜手下其他将领和下面军队是绝不可能站到黄皓董厥诸葛瞻那边去支持废掉姜维的。如果真是这样事情也简单了,姜维肯定被成功废掉,就没后面那么多事了。这一点黄皓董厥诸葛瞻他们心里是很清楚的,说的简单点,姜维手下是十几年跟着他打仗的嫡系,是蜀汉最大规模的部队,没人敢明着废他,除非他不想活了。虽然姜张廖都是忠臣,做出动用军队去反对皇上旨意的事估计是干不出来的。但黄皓董厥诸葛瞻不可能拿人品判断去冒那么大的险,所以我们也看到无论是三国志还是华阳国志,都记载“阴欲”,就是这事只能偷偷摸摸的干,明着不敢干。实际在成都,大家都是一团和气的,没人敢明着和姜维说,你把兵权交出来吧,阿斗也不敢。不要说远的,邻居吴魏两国不断废皇帝杀皇帝大戏正唱呢,还没唱完。
    所以我始终觉得姜维去沓中不是主要为了避祸。当然,祸是有的,但实际没那么严重。姜维老老实实的呆在成都,黄皓董厥诸葛瞻也没人敢提废他的事。要解决掉他,除了贾充想到的找人暗杀姜维这个办法,其他唯一的办法就是叫阎宇把江州的一万人带回来和姜维对打。这个首先代价太大,姜维又没造反,事情闹成那样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再者阎宇一万人加宫里一两万人和姜维五万多人差踞还是太大,再说姜维手下那些长年打仗的一批人灭掉这些不怎么打仗的兵还不和玩似的。而站在姜维本人的角度,这时留在成都肯定是最佳选择,出了问题逃避是没有用的,这样问题永远解决不了。逃的了一时,能逃的了多久?姜又不是想出去自立为帝。一天是臣下,就总有一天要回成都。回来之后,事情还是没有解决。还不如老老实实呆在成都想想怎么和平杀掉黄皓,改善和其他大臣的关系。
    所以我个人觉得,姜维本人可能根本没把黄皓董厥诸葛瞻等人的小动作当个很大的事,他满脑子都还在想怎么才能北伐成功。他这时已经意识到了,北伐之所以一直不能取得重大成果,有个最根本原因,蜀道艰难,军队远途北伐,粮食运输根本跟不上来。对手一坚守不战,我军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吃不上饭只有回家。这个他“老师”诸葛亮生前就一直在吃的亏他现在也一直在吃。再像以前那样北伐估计后面还是会碰到同样的问题,必须要改变一下啦。对此,他先是想了个办法,就是汉中防守策略的改动,引诱魏军来攻,然后反歼。结果等了好久魏军一直不来,实在是没耐心等了。于是又想了另一个办法,开辟第二个运粮基地——沓中,以此为基地来接着进行后面的北伐,这样就使得粮食不用从汉中剑阁那么远运过来又慢又耗损严重,一举解决了北伐存在的最大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