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现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出自晋·陶潜(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接下来小编为你分享不求甚解的成语故事。 不求甚解的故事: 东晋时期,有一个名叫陶渊明的人,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着,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 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陶渊明不想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匿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由于家乡浔阳一带水旱灾害连年不断,所以,他靠着微薄的田产,维持着一家老小的生活,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即使如此,陶渊明也不羡慕荣华富贵,而是喜爱清静闲散的田园生活。他一面耕田,一面读书写诗,不仅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十分逍遥自在。 大概二十八岁那年,陶渊明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 先生不知道是何等样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号了。先生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很喜欢读书,但对所读的书不执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爱喝酒,可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我这个情况,所以时常备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总是把他们备的酒喝光。——《五柳先生传》 不求甚解的基本资料: 反义词 穷原竟委、寻根究底、格物致知、追根究底、深钻细研、刨根问底 近义词 浅尝辄止、生吞活剥、一知半解、囫囵吞枣、走马观花 语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人学习不深入。 成语造句 ◎因其"大人气",使我们看来更是一层层滋味,越看越有味;有几处不十分懂;当时也就不求甚解,等到看得体会到其中含意时,不禁大乐。 ◎值得重视的是,大多数学生学得很死,读书不求甚解,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皇帝及军机处碰到这类案件,实在可以说是不求甚解的,起先在神经过敏里怀疑,继则便强词夺理,凌迟处死或秋后处决而拉倒。 ◎这一句话如果不以具体事实证明,学生怎会明白!至多只是让学生像鹦鹉学舌一样,做不求甚解的强记。 ◎可是她掌着一大家,不能尽使性子,所以每到这几天,她对柜上和家中的事一概走马观花、不求甚解,过得去毛骡就过得去马,一切等她平和后再理不迟。 ◎我拔下草让中文系的一一识别出来,,中文系的学生就乐呵呵说,吾等皆好读书不求甚解者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用法 ◎含贬义。多用于学习,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易错 1、不求慎解 2、不求深解 3、解,不能读作“xiè”。 释义 甚:过分、很、极、非常;如"欺人太甚"。 解:了解,理解。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就是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文章的大意。多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是一个典型的古今异义。也可以解释为: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入了解。 不求甚解:不追求过分的解释。后来引申为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示例 学习任何知识,都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不求甚解。 这人小的时候,诸事颟颟顸顸,不求甚解。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 例句 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适当的不求甚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