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建造 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共建造5艘,但实际上只完成3艘。分别为:“希佩尔海军上将”号(Admiral Hipper)、“布吕歇尔”号(Blücher)和欧根亲王号(Prinz Eugen);另外末完工2艘为:“塞得利茨”号(Seydlitz)和“吕佐夫”号(Lutzow)。其中“吕佐夫”号是按照1939年苏德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为了向苏联表示友好,决定卖出建造中的“吕佐夫”号。苏联改名为“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Petropavlovsk)。而“塞得利茨”号则试图改建成航空母舰,因此德军于1944年4月将其拖至柯尼斯堡改装。但正当改建工程开工不久,苏联军队便已逼近柯尼斯堡。为避免军舰落入苏军之手,德军便将军舰就地凿沉。苏军占领柯尼斯堡后将军舰打捞浮起。后据说苏联方面将其拖至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并更名为“波尔塔瓦”,作为训练舰服役到近1950年代才拆毁。 1938年8月22日,重巡洋舰J在基尔下水,正式命名为“欧根亲王”号。前奥匈帝国海军上将、匈牙利摄政霍尔蒂的妻子玛格达·冯·霍尔蒂参加了下水和命名仪式,并为这艘重巡洋舰打碎了酒瓶。“欧根亲王”号从船厂里就开始了它的传奇经历。在该级舰服役时,德国海军已经意识到“沙霍恩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与该级舰原采用的直平舰艏在恶劣海况时上浪严重,影响航行性能,为此,在服役不久就开始改装为大西洋舰艏——也称为飞剪型舰艏。事实证明,这种舰艏比较适于北海和大西洋环境,这也成了德国大型战舰的外观标志。 服役之初的欧根亲王接受检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