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弹棉花的故事由来 弹棉花工艺的工作原理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弹棉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我国至迟在元代即有此业,时至今日仍有操此行业者;旧时,农村有不少贫苦农民和工匠因生活所逼,整年在外地为人弹棉絮,俗称“弹棉郎”。
    元朝时候,松江一带种了许多棉花,但老百姓还是缺衣少布,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动手术,人们没法有效利用棉花,产量效益低下,然后有一位黄道婆,从海南崖山向黎族人民学习了一手很好的纺织本领,她下决心要改革家乡的纺织技术,使乡亲们生活得更好些。她是怎么做的呢?
    黄道婆回到自己的家乡后,请来了村里一位资深的老木匠,根据崖山人民用两根细长铁棍转动,轧去棉籽的方法,设计出了木制手摇轧棉车。这种轧棉车,是靠两人手摇,一人下棉籽,又干净又省力,效率大大地提高了。但有了轧棉车,还是用原来的小竹弓来弹棉花,还是慢呀!黄道婆又去找弹棉花的师傅,商量改革弹棉工具。改革出来,就是今天我们偶尔能见到的4尺多长的木制绳弦大弓。这样,纺织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老百姓也能穿上各种各样、五光十色、美丽鲜亮的棉布衣服了。
    下来来介绍一下这个弹棉工具:
    一弯弹弓(北方弹棉花的弓子大多采用自然生长的弯曲树木,南方弹棉花的弓子基本采用竹片。当然也有讲究的,是用木料制作的。而弓弦都一样,均用牛筋。)弹花的主要工具是一个杉木弓,檀木锤。弹花者腰系板儿带,竹条系在身后,高出头顶两三尺。竹条超出肩膀的部分向前弯曲,用来悬挂弹花弓。如下图:
    
    工作原理:将需要加工的原料(棉絮),均匀摊于喂棉帘上,原料由两对工作罗拉送给刺辊,进棉罗拉(两对相对旋转且带螺纹的粗轴辊),由于罗拉旋转,棉层在给棉罗拉强有力的握持下,不断喂入,棉层受到的握持力不断减弱,当锯齿对棉絮的钩取和摩擦的作用力大于它所受的握持力时,棉絮中被梳理开的纤维就逐渐被刺辊带走。刺辊与给棉罗拉间约有近千倍左右的拉伸,所以,棉絮被分离为单纤维状态,棉纤维中粘附的杂质比重大,在刺辊的高速运转作用下,产生较大的离心惯性力,当刺条滚筒离开给棉罗拉到排杂口这一段距离时,这些杂质就在离心惯性力作用下,沿着滚筒外圆的切线方向,不断抛射出去。而棉纤维的比重较小,离心惯性力也小,又被锯齿钩住,随着齿条滚筒进入接棉板,在气流的作用下,经输棉通道送到集棉尘笼表面,形成棉层,随着尘笼转动,经压棉辊压平,送入二道喂棉板,同前道原理相同,而混有灰尘和短纤维的空气,穿过尘笼网孔,经风机风道,送入除尘装置。出棉宽度在进行一定的调节,两边的拉杆向外拉,加长宽度,两边拉杆向里推,宽度缩窄。形成的棉层,送入卷棉辊筒,自行缠绕在木辊表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