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革命史 第一章大革命的酝酿 第一节大革命前的国内国际状况 一、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重新加紧,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转入萧条,农村经济破产 1.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由繁荣转入萧条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采取了一些便利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于战争的影响,他们甚至还要向中国进口大量面粉和一些民用工业品。1915年中国人民为反对日本强迫中国签订出卖国家主权的《二十一条》,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更把抵制日货的斗争推上了最高峰。这几年时间,成了中国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这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重点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虽然也有一些发展,但远不如轻工业,而且绝大部分控制在帝国主义者手中。 大战结束后,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势力卷土重来。他们在“回到市场”的口号下大幅度地增加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1919年以后,中国进口贸易总值激增,加以1913年为100,则1919年为113.6,1920年为133.7,1921年为158.9,1922年为165.8,1923年为162,1924年增至178.6。为了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帝国主义各国纷纷把战前已在中国设立的许多垄断公司扩充,增设分公司,进一步控制中国市场。1921年以后,英、美、日三国在中国展开了剧烈的投资竞争,他们通过增设工厂、开办银行及“中外合办”企业等形式加强控制中国的产业资本和金融事业,使中国的金融和产业变成其附属品。 在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猛烈冲击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渐转入萧条。 首先是一些商品失去了国际上的市场。例如上海福新面粉厂的产品1915~1921年间远销西欧,1921年英国经济恢复后即借口福新面粉掺有杂质禁止输入。1922年以后欧美列强各国的面粉大量输入中国,国产面粉由出超转为入超。 其次是民族工业在国内同帝国主义的廉价商品竞争中亦处于劣势,因而利润缩减甚至亏本,一些工厂被迫停工减产以至倒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建厂高潮至此转为低潮。1920年新建工厂还有70个,1922年降为46个,1923年猛降为14个,1924年只有11个。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便转入萧条。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扩大了,经济力量也增长了。而战后帝国主义的重新加紧经济侵略,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更大的阻碍,这就促使力量增长了的民族资产阶级增强了其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积极性。 与此同时,中国工人阶级更迅速的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已有261万人。其中半数集中在工厂、矿山,而且在地域上大多数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和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大城市。因此,他们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易于形成强大的战斗力。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1922年掀起了罢工运动的高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