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大革命的酝酿: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http://www.newdu.com 2017-08-23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大革命史
    第一章大革命的酝酿
    第七节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一、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广泛兴起
    北京政变后,孙中山准备北上。10月30日,孙中山由韶关北伐前线返回广州,立即召开军政会议,讨论应付北方时局的方针和办法。11月4日,孙中山发布大元帅令,命令大本营总参议胡汉民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权,建国军总司令谭延闿驻守韶关,全权办理北伐事宜。为了配合孙中山北上,国民党中央向全党发出秘密通告,指出“总理此次北上,乃应北方各同志之要求,期于北方党务之进行,有所发展,并非轻与各派讲求妥协”。号召“凡我同志,当及时努力宣传组织,以期团体日固,势力日充。”
    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全面陈述了北上的目的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立场。宣言指出:“国民革命的目的,在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以拥护国家及民众之利益。”为此,对外必须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对内实行国家统一,保障人民自由,发展经济文化,改善劳动人民生计。宣言总结了长期的斗争经验,指出实现国民革命的关键在于由人民掌握武力,结束军阀武装割据的局面。
    孙中山在宣言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民会议口号,主张“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与建设”。并建议,在国民会议召集之前,先召集预备会议,决定国民会议的基础条件及召集日期、选举方式等等。预备会议由现代实业团体、商会、教育会、大学、各省学生联合会、工会、农会、共同反对曹吴各军、政党等九种团体派出代表参加。宣言提出,在会议召开之前,必须释放各省政治犯,保障各地方之团体及人民有选举自由,有提出议案及宣传讨论的自由。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所陈述的政治立场,是他北上与军阀进行斗争的政治纲领。
    召开国民会议的政治主张是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7月发表的《第二次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正式提出来的。当时正值曹锟发动驱逐黎元洪的政变,控制了北京中央政权,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各方面为解决时局危机提出许多方案。中国共产党则提出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即“由负有国民革命使命的国民党,出来号召全国的商会、工会、农会、学生会及其他职业团体,推举多数代表,在适当地点开一次国民会议”。并且指出:“只有国民会议才能代表国民,才能制定宪法,才能建设新政府统一中国。”这个主张的实质就是依靠工农商学各界广大群众来解决国家政治问题。孙中山此时接受了这个主张,表明他进一步认识到革命必须依靠广大群众,也表明了他改变了他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关于国家建设的程序。《北上宣言》发表后,中共中央于11月19日发表了《第四次对时局的主张》,不仅重申了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而且提出迅速召开国民会议预备会议等主张,把召开国民会议的政治主张进一步具体化。中国共产党主张召开国民会议是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而采取的一种合法斗争。通过它既能揭露军阀的反动面目,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又能利用军阀政权尚未巩固的有利条件迫使军阀对民众的意志作某些让步,为最后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统治准备自己的力量。
    孙中山深知,要实现他的统一与建设中国的理想,必须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了解和支持。因此,他到处演讲,宣传他北上的目的,动员群众起来支持他的主张。11月12日,孙中山出席广州各界欢送会并发表演说。他勉励大家要同心协力地把广东搞好,使之成为一个基础巩固的革命策源地。他要求留在广东的革命同志,团结南方的力量,把业已进行的北伐推进到武汉,以响应他在北方和北洋军阀进行的斗争。
    11月13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乘永丰舰离广州北上。14日抵达香港。同日改乘“春阳丸”赴沪。17日,孙中山抵达上海,受到各界群众万余人的欢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