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古代史 > 晋朝 >

晋朝爆发“八王之乱”的原因浅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3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至于军队,王国的数量并不多.《晋书·地理志》记载是大国五千人,次国三千人,小国一千五百人.而且是由晋王朝配备的.《晋书·职官志》称:诸王“其未之国者,大国置守土百人,次国八十人,小国六十人”.及至议遣诸王就国,荀勖又说:如诸王就国,“国皆置军,官兵还当给国,而阙边守”.这里曰“置”,曰“给”,而且要动用边防军,可证不是诸王自行豢养的私兵而应是晋王朝调拨的官军.这些官军调拨给诸王后,和晋王朝维持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史无明文,但根据以下事实,可以作一个推测:
    第一,曹魏诸王国的军队虽然少,也是由中央王朝调拨的,而他们常常被征发调走.《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注引《魏略》:“是后大发士息,及取诸国士.”曹植因为原来得到的士兵才一百五十人,后来士兵的子弟已被调走三批,“其遗孤稚弱,在者无几,而复被取”,所以上书抗议,方才免除征发.但这只是一种特恩,按制度是可以调走的.
    第二,西晋的高级文武官员常常由皇帝“加兵”,作为一种荣宠.如《晋书·杜预传》:“以预为安西军司,给兵三百人、骑百匹.”《晋书·卫瓘传》:迁司空,领太子少傅,“加千兵百骑,鼓吹之府”.《晋书·汝南王亮传》:为太宰,录尚书事,“给千兵百骑”.《晋书·杨骏传》:“置参军六人、步兵三千人、骑千人”.
    《贾充传》:“给……兵万人、骑二千”.这种加兵与王国军队有不少共同点.首先,赐给时也是曰“置”,曰“给”,与调拨军队给王国的提法相同.其次,主要任务是护卫长官,与王国军队护卫诸王相同.如《晋书·杨骏传》;贾后发动政变,“殿中兵出,烧骏府,……骏兵皆不得出”.《晋书·汝南王亮传》:楚王玮攻亮府,“帐下督李龙白外有变,请距之.……长史刘准谓亮曰:……府中俊乂如林,犹可尽力距战”.骏、亮府中之兵当即晋王朝所加之兵.然而这些加兵并不属于私人,长官一离任,就和他不发生关系了.如上引卫瓘“加千兵百骑”,后告老免职,所加之兵也就撤销了.至惠帝时方才作为荣宠,“复千兵”.甚至未离任时,晋王朝也有权免去这部分军队.如《晋书·齐王攸传》:迁骠骑将军,“后骠骑当罢营兵,兵士数千人恋攸恩德,不肯去,遮京兆主言之,(武)帝乃还攸兵”.西晋骠骑乃虚号,并不主兵.罢营兵当即罢所加之兵故下面说“帝乃还攸兵”.然还兵乃特恩,可罢所加之兵乃制度.这些说明,“加兵”的最后支配权仍属晋王朝.第三,当时吴国实行领兵制度,由君主赐给将领以士兵,死后子弟继续统率,形成世袭.但这些士兵并不属私人,仍属孙吴王朝,君主有权夺回,改赐他人.所赐诸王之兵似乎也是如此.《三国志·吴书·孙晧传》:天纪二年,“立成纪、宣威等十一王,王给三千兵”.而陆抗上书反对,认为“诸王幼冲,未统国事,可且立傅相,辅导贤姿,无用兵马,以妨要务”.要求孙晧收回,交他统率,抵御西晋.可见按制度是可以收回的.从以上曹魏、西晋、孙吴的三项制度来推测,西晋王国的军队恐怕必要时同样可由晋王朝调动.
    总之,西晋的诸王无论财权、政权、军权都受晋王朝的限制和控制,实际只不过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一种特殊的地方机构而已.所以诸王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留在京师陪伴皇帝,而不乐意就国.后来实在不得已被迫就国时,“皆恋京师,涕泣而去”.“就国”有时甚至于成为削弱权力、勾心斗角的一种手段.如晋武帝因为弟齐王攸威望高,怕他留在京师自己死后会夺太子之位,便下诏一再催促他“就国”.又如楚王玮为卫将军,领北军中候,汝南王亮和卫瓘“以玮性狠戾,不可大任,建议使与诸王之国,玮甚忿之”.这样的王国,用刘颂的话就是“法同郡县,无成国之制”.他认为建立这样的王国“适足以亏天府之藏,徒弃谷帛之资,无补镇国卫上之资也”.既然起不到“镇国卫上”的作用,难道能掀起“八王之乱”的大风浪吗?所以我认为,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是“八王之乱”的原因,理由是不充分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