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8月,孙中山从广州到达上海后,接受了共产党人的建议,决定改组国民党。9月4日,孙中山召集研究改组国民党的会议。 9月6日,他指定包括陈独秀在内的9人为国民党党务改进案起草委员会委员,负责拟订党务改进案和国民党章程草案。11月15日和12月16日,他先后两次召集会议,审议和修改中国国民党改进案。1923年元旦,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和《中国国民党党纲》。2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府。10月6日,应孙中山的邀请,苏联代表鲍罗廷(1884―1951)到达广州,被聘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随后,鲍罗廷与瞿秋白、谭平山等共产党人研究了改组国民党的计划。11月,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提出先由总理委任9人,组织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着手国民党改组工作,筹备召集海内外全党代表会议。年底,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等应邀到广州,帮助孙中山筹备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1月20日,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其中有加入国民党的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谭平山、林伯渠、张国焘、瞿秋白、毛泽东等23人。大会的主要议题是改组国民党。孙中山指定胡汉民、汪精卫、林森、谢持、李大钊5人为主席团成员。孙中山致开幕词时指出,这次国民党改组有两件事:一、改组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成一个有力量的政党;二、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他要求大家注意历史的教训,以后要团结一致,把自己的聪明才力贡献到党内来。他说,这样全党才能有能力,才能担负革命的大事业,才能够改造国家。同日下午,孙中山作题为《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的演讲,大会秘书长刘芷芬宣读《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孙中山指定胡汉民、戴季陶、于树德、李大钊、恩克巴图、叶楚伧、黄季陆、王恒、茅祖权等9人组成宣言审查委员会,收集代表们的意见,审查、修改大会宣言。 1月21日,谭平山代表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作工作报告。1月23日,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孙中山作了《对于中国国民党宣言旨趣的说明》。《宣言》的内容有三部分:一、中国之现状。总结了过去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指出只有实行国民革命和三民主义才是“中国唯一生路”。二、国民党之主义。这是《宣言》的灵魂和核心。《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赋予其以新的革命内容。指出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的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自决,反对民族压迫。从而突破了旧民族主义中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任务这一缺陷。《宣言》指出,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成为压迫平民的工具。因此,国民党的民权主义,主张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国民“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等项权利,民权为国民所享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自由及权利;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就使得试图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模式代替封建专制国家的旧民权主义,改变成了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宣言》指出,国民党的民生主义,最重要的原则有两点,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节制资本。所谓平均地权,即由国家规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以防止土地权为少数人所操纵。中国以农立国,而全国各阶级所受痛苦以农民最甚。因此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田力。8月,孙中山进一步将这一内容概括为“耕者有其田”,使三民主义具有了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的新内容。所谓节制资本,即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具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而以国家资本掌握国计民生的发展方向。《宣言》还强调了工农大众在国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只有依靠全国农夫、工人的参加,国民革命运动方可以取胜。要努力吸收工人、农民参加国民党,促进国民革命的进行;要全力扶助工农运动,增进国民革命的实力。三、国民党之政纲。《宣言》阐明国民党的对内对外政策,主要是: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废除军阀政府所借外债;实行地方自治;实行普遍选举制;确定人民有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的生活状况等。《宣言》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它的各项主张,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基本相同,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