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外交对外态度 明朝人对外极其开放。在对待外国文明的态度上,瞿太素主张应以文化的高低来区分是否文明国度,他说:“其人而忠信焉,明哲焉,虽远在殊方,诸夏也。若夫汶汶焉,汩汩焉,寡廉鲜耻焉,虽近于比肩,戎狄也”。流亡到日本的朱舜水也说:“世人必曰:‘古人高于今人,中国胜于外国。’此是眼界逼窄,作此三家村语。”徐光启说:“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 明朝外交范围 东亚 朝鲜 明兴之初,恰逢高丽末期。辛禑十四年(1388年),辛禑王派遣大将李成桂、崔莹等人率军攻辽阳(卷一三七),反对中国收复辽东失地。在攻辽东途中,李成桂多次冒死上谏,请求国王回师,均未获准。于是,李成桂果断拒绝王命,说服高丽官兵撤军还师。这一合乎民意的举动,使李成桂威望猛增,权力渐居群臣之首。掌握高丽大权的李成桂,于1392年建立李氏朝鲜,是为李朝太祖。李朝伊始,便积极主动地对明朝奉行“事大保国”的外交政策,与明朝建立了稳定的封贡关系,成为东亚封贡体系的典范。 朝鲜,是明朝的主要朝贡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典型而实质的朝贡关系,明朝与李朝之间的朝贡十分频繁,明朝给李朝规定的贡期是三年一贡,而朝鲜则要求一年三贡甚至四贡,但这只是规定的次数,实际的往来次数要大大超过明朝的规定。明廷对中朝朝贡事务的管理制度是比较完善的,无论是接待朝鲜国王、使臣,还是派往朝鲜的使臣,都有严格的规定。虽然在执行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不尽人意之处,明朝也时有改进,但由于明朝与朝鲜的密切关系,给予朝鲜很多的优惠政策,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病。 中亚 明朝时期,中亚地区主要有撒马尔罕、哈烈等国家。明朝在政治上积极发展与中亚各国的关系,采取以德睦邻的外交方针,增进了解与信任,发展友谊;并积极调解邻国之间的冲突,赢得了中亚国家的友谊。在经济上采取互通有无、厚往薄来的方针,发展官方贸易,鼓励商人往来,扩大了中西文化交流;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明朝在中亚国家的影响。 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郑和下西洋 明朝外交家 陈诚 费信 蒋洲 俞士吉 郑和 亦失哈 傅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