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英王陈玉成在庐州(今安徽合肥)被困后,兵力本已孤单,后又派遣扶王陈得才部远征中原,兵力更加分散。长江上游沿岸布防的各据点部队原属陈玉成辖下,但陈玉成困扼庐州,处境艰难。沿江太平军各据点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无法相互配合并连成一气。 1862年初,清军再度围困天京。不过,这次围困天京的清军主力不是以前江南江北大营的八旗和绿营军,而是一支不在清军建制内的非正规军,即曾国藩招募并率领的湖南勇营,也就是晚清史上常说的“湘军”。为了支持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清廷为曾国藩提供了充分的人事调配权和物力保障,而曾国藩也是志在必得。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861年【清政府计高一筹】 调整江南各省人事,确保曾国藩后顾无忧 1860年5月,清军的江南江北两大营再次被太平军攻破。江南漕赋重地由于江南江北两大营的崩溃而全部落入太平军手中,北京城内一时断供,舆论纷纷。 此时,正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皇帝仓皇“西狩”。1861年8月22日,咸丰病逝于热河行宫。11月20日,新皇诏令“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着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浙江全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镇以下各官,悉归节制”。 曾国藩的这顶官帽,承载着“肃清东南”的责任与权力,戴起来并不轻松。清廷为配合曾国藩湘军集团作战,心照不宣地在全国范围内对相关的封疆大吏进行人事调整。特别是长江以南各省督抚,显然都与曾国藩湘军集团息息相关。不妨看看清廷当时对部分高官的调整: 两广。总督劳崇光因协饷不力被调离,换成和曾国藩关系很好的晏端书和毛鸿宾。之后,湖南人郭嵩焘担任广东巡抚。太平天国起义的发源地被曾国藩老乡牢牢控制,太平军想杀回老家,恐怕比登天还难。 四川。骆秉章(原湖南巡抚)调任四川总督,在长江上游为湘军协饷。他是楚军左宗棠的上级、湘军的友军。在出任之前,一直是湘军基地湖南的父母官,湘军出省后,为其筹兵筹饷,不遗余力。四川布政使刘蓉则是曾国藩同乡密友。这样,长江上游也被曾国藩势力严加控制。 湖南。继任湖南巡抚的毛鸿宾是曾国藩同年、旧交,完全遵守前任巡抚骆秉章所定规范和惯例,勤勤恳恳做好湘军的后援工作。同时,湖南又是太平军北上东下的重要通道,守住这里,太平军想回头去两广,已断去路。 湖北。巡抚、湘军元老胡林翼在当年秋天卒于任上,继任者严树森系胡林翼一手提拔起来,绝对可靠。 湖广总督官文一向不谙政事,诸事决于家奴。他是刚刚逝世的湘军元老胡林翼的上司,能力稍逊,但经过胡林翼反复指点,对湘军也不会掣肘。湖北地处长江中游,也是湘军与太平军作战的主战场,双方在这里反复较量,互有输赢。 江西。沈藻祯经曾国藩密保,被破格提拔为巡抚。 安徽。巡抚李续宜是湘军名将李续宾的弟弟、曾国藩的老乡,绝对可靠。 江苏。李鸿章乃曾国藩的门生、幕僚,经曾国藩保奏为江苏巡抚,并命其组建淮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