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山西、河北北部地区。“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的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公元936年,中国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二百年。 燕云地区归宋朝所有是宋金联合的基础之一,但在双方联合的过程中,由于宋朝政治上的软弱、军事上的无能以及策略上的失误,促使金朝将双方阶段性盟约视为终止性盟约,并利用既占地区地理上的优势,对燕京形成钳型围势,终于实现了占领整个燕云地区,与宋朝划河分治的目的。 12世纪初,燕云十六州曾是辽、宋、金三方力量角逐的焦点地区,辽天祚帝势力西遁以后,宋金双方又在这里展开了争夺。金朝最终能将燕云控制在自己手中,并作为进一步南下攻宋的基地,其中所运用的策略耐人思考,下面就金朝的策略及其成因试做探析,不妥之处,望方家斧正。 金与宋的联合始于宣和二年(1120年)的“海上之盟”。由于这个盟约的条款从一开始就不甚完整、明细,有些内容只是口头承诺,再加上各史书记载的差异,给后人研究这段历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宋金双方的利益又恰恰需要依据原约进行分配,双方为各自的利益,对原约的解释各执一辞。因此,考察双方当时达成盟约的基础,求证原约的内容及金朝策略变化的原因,就成了我们客观地分析历史、探析金朝争夺策略的钥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