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夷陵之战始末:陆逊火烧连营 蜀国精锐覆没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夷陵之战的起因,要追溯到赤壁之战以后孙刘联盟的破裂。赤壁之战以前,刘备并没有固定地盘。他先后投靠过公孙瓒、吕布、袁绍和刘表,是个游荡的雄杰。刘备打着刘汉宗室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招牌及个人的才干,在群雄中颇有名气,他们对他都很尊重,但也都不敢重用,怕他得势后,对己不利。刘备原就有勇冠三军、能征善战而又亲如手足的关羽、张飞、赵云为助手。投靠刘表后,在荆州又结识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更加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他策划发展的大局,更增强了刘备“复兴汉室”的信心。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战胜了曹军,刘备得以占有以南郡、零陵、武陵为基础的荆州一部分地区。从此,孙刘联盟就出现了裂痕。
    从刘备的角度看,刘与孙联盟共同打败曹军,不能一无所得,故当鲁肃向关羽索还三郡时,关羽对鲁肃理直气壮地说:“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拒绝归还三郡。鲁肃则反驳说:“不然。始与豫州觐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民之力,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衍德堕好。今已藉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关羽无话可答,而以散会了事。会后由于鲁肃、诸葛瑾以联盟抗曹为重,从中斡旋,双方达成协议,“遂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吴,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汉”。对于这一协议,清代学者赵翼认为“最为平允”,其实这只是双方暂时妥协的结果,特别对吴国来说,并不心甘情愿;而对蜀国来说,也并不想就此罢休,还想继续扩张,这就埋下了吕蒙偷袭荆州、刘备东征孙吴的祸根。
    刘备在进入四川后,让关羽镇守荆州是一大失策。从军事角度讲,关羽留镇荆州,对北方的曹魏确实起到了威慑作用,但从吴蜀联盟及协调内部关系角度讲,却有很大的副作用。关羽个性傲慢、心胸狭窄、刚而自矜、目空一切,颇少容人之量。如马超来降,受到重用,关羽心有不平,就写信问诸葛亮:“超人才可谁比?”诸葛亮知道关羽“护前”,故回信说:“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关羽接到信后非常高兴,并把诸葛亮的信拿给宾客们看,以炫耀自己。再如黄忠立功于定军山,刘备欲任命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对刘备说:“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诸葛亮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对关羽的性格非常了解。后来由于刘备对关羽亲自作了解释,黄忠才得以就任后将军。
    以上两例都属于刘备集团的内部问题,只要关羽、马超、黄忠之间不耿耿于怀,尚无大碍。但关羽镇守荆州,面对的是敌国曹魏和盟国东吴,如果关羽还是刚愎自用、盛气凌人,就可能破坏与盟国的友好关系或被敌国所利用,那么问题就十分严重了。本来蜀汉占有荆州三郡,东吴并不甘心,关羽镇守荆州,孙权更感到恐惧,为了稳定与蜀联盟关系,孙权欲与关羽建立姻亲关系,遂“遣使为子索羽女”,关羽如不同意,本可婉言谢绝,但高傲的关羽却恶语伤人,“骂辱其使,不许婚”。
    汉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出兵北伐,攻下曹魏占据的襄阳,并围攻樊城。八月大霖雨,江水暴涨,平地数丈,魏将于禁所率领的七军皆没,于禁投降,曹魏另一将领庞德不降被杀,曹军大败,许昌以南,群情骚动,陆浑民孙狼接受关羽印信,表示归附,关羽“威震华夏”。曹操准备迁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懿反对迁都,而说:“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操接受司马懿的意见,遂派使臣与孙权联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