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安羌大捷的战斗经过: 18日拂晓,113团2营在英军轻战车12辆及3门火炮支援下进攻北岸日军。至午后击溃当面日军,迫使第9中队撤退到Pinchong河以南(一说为高延大队两中队)。3营随即渡河追击,试图歼灭该部日军,但为南(左)岸日军(第9中队)所阻。 同时,南面撤退而来的英缅军第1师一部(据日军判断,兵力约4000人,15辆坦克、大炮15门、至少300辆汽车)首先与中井部队前方据点接触,随即向作间部队主力发起攻击,试图突破仁安羌。但因仁安羌附近地形高低起伏交错,且沟壑纵横,极度不利于装甲部队作战。英缅军虽猛烈攻击,但未能打通公路,直到黄昏停止攻击。撤退途中的英缅军第1师本来士气低落,加之被日军切断退路和水源,虽有优势兵力,但无力独自打通退路,请求中国远征军继续攻击。 33师团收到截获英缅军第1师主力的消息后加速进军,步兵214联队第1大队(德重大队)18日傍晚首先与中井部队会师。其他部队也预计于20日会师仁安羌一带,聚歼英缅军。 18日黄昏,苦战一天后的作间大佐整理部队,将所有部队(包括前出的中井大队和高延大队,以及来增援的德重大队)都集结于仁安羌东北角。此时仁安羌一带日军总共只有214联队加山炮兵第3大队,另外1个工兵小队和卫生队等等少量辅助部队 19日拂晓,被困英缅军再次集中全部火力,猛攻东北角,北面国军也同时加强兵力发起攻击。日军以1个中队增援北面渡口,另以德重大队向侧背突进逆袭。 应英方要求,新38师113团最后决定,以右翼1、3营为主攻,左翼2营为佯攻掩护。18日深夜113团1、3营在2营掩护下涉水偷渡,于凌晨在南岸展开。拂晓发起攻击。1营、2营在英军装甲部队和炮兵全力协同下,与英缅军南北夹击,攻入仁安羌核心油田区,英军装甲部队也攻入三岔路口,10时占领油田山顶。3营与日军增援部队反复争夺501高地,三得三失,于14时完全攻克501高地,3营营长张琦在战斗中牺牲。15时日军向南退出仁安羌。两军在仁安羌以南形成对峙,仁安羌解围战结束。 根据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罗卓英和林蔚20日分别致蒋介石密电,19日战斗日军伤亡500余,国军伤亡百余,英军伤亡不详。据孙立人回忆录,本次作战第113团参战人员1121人,阵亡204人,伤318人。另据邱中岳,日军伤亡千余,国军伤亡522人。至于随军的孙克刚《缅甸荡寇志》和王楚英回忆录等等所云“日军遗尸1200余具”,殊不可靠。 战后,113团在仁安羌以南布防,师直属队和112团于19日黄昏到达Pinchong河北岸布防。日军方面,荒木部队和原田部队分别于19日下午和20日凌晨到达仁安羌。20日上午113团在仁安羌以南与日军增援部队接触。孙立人于20日下令,准备21日发起进攻,但英缅军军团长斯列姆转来密函,告知第5军已然转进。孙立人被迫下令梯次掩护撤退。21日日军第33师团占领仁安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