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国:中立的爱沙尼亚卷入二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对波兰发动闪电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爱沙尼亚政府为防引火烧身,幻想以保持中立独善其身。然而到9月中旬,波兰潜艇“苍鹰”号意外造访,彻底打碎了他们的旧梦。
    求治伤寒误入塔林
    1939年8月30日,波兰海军全部五艘潜艇奉命出海,在但泽湾(格但斯克湾)一带执行海上任务。德军对波兰发动闪击战后,德国军舰对波兰潜艇展开了严密搜索和围剿。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有四艘潜艇相继被德军击伤,被迫先后退至瑞典和英国避难,而“苍鹰”号则遭遇了另一番奇特的经历。
    “苍鹰”号1939年2月2日列装波兰海军,是一艘荷兰造最新型潜艇,至事发时才服役短短七个月。它与另一艘同级别的“兀鹫”号一道,由波兰在1936年向荷兰订购,而款项则是由全民捐助筹集的。该艇潜水排水量为一千四百七十三吨,水面航速为二十节,装备有十二根五百五十毫米口径的鱼雷发射管,总共配有二十枚鱼雷。另外,艇上还配备了一门一百零五毫米口径火炮、一台四十毫米双联高射炮和一挺双管机关枪,艇上乘员达六十人。
    9月4日,“苍鹰”号驶离了但泽湾。驶入波罗的海后,潜艇上的空气压缩机出现机械故障,潜艇马上驶往瑞典哥得兰岛南端修理。在岸边维修时,艇长克洛奇科夫斯基突染重病,病征酷似伤寒。9月12日,因担心此病传染其他人,“苍鹰”号决定去芬兰湾中立港寻求医治。
    9月14日深夜,“苍鹰”号悄悄抵达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港。次日凌晨,克洛奇科夫斯基被救护车送入医院。经当地医生诊断确定,艇长只不过是劳累过度,身体并无大碍。因被暂留医院静养,克洛奇科夫斯基没能赶上后来发生的事。
    “苍鹰”号抵港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德国人耳朵里,德国使馆随即向爱沙尼亚提出扣押潜艇的要求。正当两国官方进行交涉时,“苍鹰”号官兵听到了风声,决定立即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但天公不作美,9月15日白天,一艘名为“塔拉塔”的德籍货轮将离港回国。按照国际海洋公约的规定,交战国军舰或民船若在同一中立国港口,则两船离港时间须相隔24小时以上。碍于这一规定,“苍鹰”号被塔林港务当局滞留了一天。这一耽误不要紧,潜艇最后被爱沙尼亚政府强行扣留。
    就如何处置波兰潜艇,爱沙尼亚军队总司令拉伊多内召开了紧急会议,最后决定卸掉潜艇上的鱼雷、弹药和火炮尾闩,没收航行海图和导航仪器,全体艇员则要“请进”岸边的兵营。9月16日,仍心有余悸的爱沙尼亚官方又做出决定,下令抽干潜艇上的全部燃油。同一天,当地报纸向外界发布消息,披露了波兰潜艇被扣的新闻。
    尽管爱沙尼亚上层十分重视,但下边动作起来却打了折扣。偌大的潜艇只派了两名士兵看管,一人呆在操纵室内,另一人则在上层甲板闲溜达。仍在9月16日白天,为方便港口塔吊作业,以顺利卸载剩余的六枚鱼雷,潜艇艇首被转向了大海。
    波兰潜艇逃离火坑
    9月17日,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苏联开始对波兰兴师问罪。波兰和英国驻塔林使馆闻讯后,马上向被扣波兰水兵通报了这一消息。波兰官兵觉得形势已越发险恶,在艇长助理格鲁津斯基和鱼雷长皮亚谢茨基的倡议下,大伙儿决定立即夺艇逃命。9月17日恰好是个星期天,拆卸潜艇武器的事就搁置了下来了,这为波兰人出逃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当晚夜深人静时,准备充分的艇员们偷偷摸出舱室,几下就制服了两名警卫,夺回了潜艇。艇上的柴油发动机启动后,潜艇急速向大海方向驶去。潜艇深夜离港,引起了附近艾格纳岛上岸炮部队的警觉,遂向潜艇前方开炮警示。打过几炮之后,潜艇停了下来,岸炮停止了射击。正当对方以为潜艇不敢妄动时,“苍鹰”号悄悄注入压舱水,快速潜入水下,转眼不见了踪影。
    9月18日天亮后,尴尬的爱沙尼亚政府发布了一条惊人消息,各国驻塔林使馆及当地媒体都接到了通知:深夜三点钟左右,被扣的波兰水兵夺艇而逃。此前已从艇上卸下十四枚鱼雷、运走炮弹并拆下火炮尾闩,但艇上仍余有六枚鱼雷。当班的爱沙尼亚哨兵奋力阻止,但也被波兰人随艇掳走。
    此消息一经传出,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柏林报纸纷纷指责爱沙尼亚人失职,塔林当局迫于压力,开始调查这一事件。一天后即9月20日,塔林当局解除了海军司令及海军参谋长的职务。随后的调查结果表明,不能证明有人故意协助波兰人逃跑,但本国水兵的所作所为却间接帮了他们大忙。因普遍对波兰人的境遇颇为同情,水兵们对潜艇的缴械工作进展迟缓,也未将波兰水兵从潜艇硬行驱赶上岸,更没有抽取潜艇上的油料。


9月21日天亮之前,“苍鹰”号在哥得兰岛附近浮出海面。波兰水兵放下一条舢板,放开了那两名爱沙尼亚警卫,并送给他们一瓶威士忌、几听罐头、一些面包干,外加一封给爱沙尼亚官方的信。信中郑重声明,这两名警卫是被武力挟持的,不必因失职而为难他们。就任代艇长的格鲁津斯基为表示歉意,随后交给两人一百美元,并叮嘱他们一定要坐头等车厢回国。两名警卫在海上划桨前进了八海里,随后登上了哥得兰岛。9月24日这天,这两名爱沙尼亚水兵从瑞典乘上飞机,返回了祖国。
    令人感到疑惑的是,波兰潜艇在没有导航设备和海图的情况下,后来竟能穿越丹麦海峡和北海,最终抵达英国。很有可能的是,英国人把导航仪及海图藏在酒箱中,暗中送给了他们。因为在9月17日,英国使馆人员曾登上潜艇,向波兰官兵透露苏联出兵波兰的消息,并向水兵们赠送了一箱威士忌。但对于外界的这种猜测,英国人则矢口否认。
    苏联觅得天赐良机
    进入公海后,波兰潜艇既可驶向瑞典,也可逃往英国,在这两种情况下,它都可以对德国和苏联船只形成威胁。不过,德国人对潜艇逃逸似乎并不十分介意,柏林并未发出任何措辞强硬的外交照会。德国大使来到爱沙尼亚外交部时,甚至还不无同情地说:“他们这一跑可好,你们可要摊上一大堆破事了!”几天过后,德国海军武官冯·博宁来到爱沙尼亚海军司令部,但他也没向惴惴不安的爱沙尼亚官员提出抗议。
    与德国人的无所谓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苏联对此却倾注了极大的热情。9月19日,《真理报》发表了一份塔斯社的声明,原话如下:“有充分证据表明,在波罗的海国家某些政府人士庇护下,波兰潜艇兵目前正隐藏在这几国的海港之内。据一些情报显示,除波兰潜艇外,那里还藏着一些其他国家的潜艇。由此推测,在9月18日,爱沙尼亚当局蓄意放走了波兰潜艇。我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将采取必要措施,对隐藏在波罗的海水域的潜艇加以防范。”就在苏联发表声明之时,波兰三艘潜艇--“猞猁”号、“野猫”号和“兀鹫”都已被瑞典扣留(直到战后才物归原主),而另一艘“野狼”号则在9月20日逃到了英国。
    除利用报纸大造声势外,苏联还通过广播电台向爱沙尼亚持续施压。9月19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召见爱沙尼亚大使,谴责该国帮助波兰潜艇出逃,并威胁说,苏联海军将进入这个邻国海域,以搜寻波兰潜艇。
    9月19日当晚,苏联波罗的海舰队派出军舰数艘,开始在塔林湾内的艾格纳岛和纳伊萨尔岛之间巡逻。为炫耀武力,九架苏联飞机也到塔林上空低空盘旋。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曾建议在沿海水域布设水雷,以阻止苏军水面舰艇,但被总司令拉伊多内否定了。他忧心忡忡地对属下说,如果真有哪艘苏联军舰触雷的话,立刻就会为莫斯科猛烈报复提供口实。鉴于形势紧张、寡不敌众,爱沙尼亚政府只得按兵不动。随后数日,苏联军舰和飞机继续出动,反复闯入爱沙尼亚领海与领空。9月20日,拉伊多内再度明令岸防部队,不得向入境苏军开枪开炮。
    9月21日,意大利驻塔林使节向国内发回过一封电报,描述了那里的情况:“这里阴云密布,人心惶惶。以潜艇逃逸为借口,苏联军舰不肯离开爱沙尼亚水域,并严密封锁了海岸,可能是在为随后的占领做准备。苏联军舰的示威和部队在边境集结,旨在迫使爱沙尼亚放弃徒劳无用的抵抗,乖乖束手就擒。”
    苏联对爱沙尼亚可谓多管齐下,一边大军压境,一边与其举行贸易谈判,并同时展开政治交涉。莫洛托夫邀请爱沙尼亚外长瑟尔泰前往莫斯科,与之磋商解决途径。他毫不客气地说:“波兰潜艇事件无可辩驳地表明,爱沙尼亚政府要么不想,要么无力维持好本国秩序,而这都对苏联的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莫洛托夫还指责说,据苏联掌握的情况,爱沙尼亚有人帮波兰人修好了潜艇,并为其补给了燃油和食品,一手策划了潜艇逃跑。
    苏军顺势进驻爱国
    讲完这番话后,莫洛托夫随即向瑟尔泰提出建议,要他马上给爱沙尼亚总统或总理打电话,向他们讲明利害关系,劝其同意签署两国间的“互助”协定,允许苏联海军和空军进驻本国。瑟尔泰则极力向苏方解释说,在“苍鹰”号潜艇逃逸事件中,爱沙尼亚严格遵守了国际法,所发生的一切皆属意外,且苏联并未向波兰正式宣战,所以苏联的指责是没有根据的。
    莫洛托夫根本不听瑟尔泰的辩白,只将早已拟好的协定文本交给了他。第二天,爱沙尼亚外长乘飞机悻悻地返回本国,向本国政府及国会带去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选择余地不多,要么与苏联签订条约,要么坐以待毙。就在此时,苏联新组建的第八集团军已在爱沙尼亚边境全线展开,战争一触即发。


过后几天,苏联媒体接连发布受“不明国籍潜艇”攻击的消息,搞得国内民众家喻户晓、路人皆知。以《不明潜艇击沉苏联轮船》为题,首篇报道是这样说的:“塔斯社列宁格勒9月27日电:9月27日傍晚六时许,在纳尔瓦湾水域,一艘不明国籍潜艇发射鱼雷,致我排水量四千吨的‘五金工人’号轮船沉没。船上二十四名乘员中十九人获救,另外五人下落不明。”
    次日,塔斯社再度发布消息,称苏联“先锋”号货轮遭不明潜艇攻击:“9月28日,我”先锋“号船长用电台通报说,昨晚两点左右,在纳尔瓦湾入海口,该船遭不明潜艇袭击,使其被迫触礁。我水下特种作业队派出救援队,火速赶往了轮船出事地点。船上人员已脱离危险。”
    在上述报道中,塔斯社尽管未直接提到波兰潜艇,但显然在暗指它为罪魁祸首。9月24日下午一点三十分,苏联海军“列宁格勒”号军舰向艾鲁斯海峡乱轰了一阵,其中三发炮弹落入水中,一发坠入岸上林地。苏联官方人士随即宣称,此举旨在打击爱沙尼亚港内的波兰潜艇秘密基地。同一天,三架苏联战机飞至该国萨列马岛上空,连续盘旋了半个多小时。
    9月26日,爱沙尼亚议会两院举行联席会议,就军事和外交形势展开讨论。所有与会者心里都很清楚,苏联的建议无异于最后通牒:倘若拒绝签约,必将面临一场实力悬殊的恶战;而倘若就这样签署协议,则意味着将沦为苏联的保护国。还有一点很明显,没有哪个国家能实实在在地拉上爱沙尼亚一把。面对亡与降的两难抉择,为了保证民族血脉世代相传,大家一致同意接受苏联的条件。
    1940年9月28日,苏联和爱沙尼亚在莫斯科签署了“互助协定”,爱沙尼亚就此允许苏联红军进驻本国领土,并在帕尔迪斯基城、哈普萨卢城、萨列马岛和希乌马岛修建海军和空军基地。
    波兰水兵魂归大海
    那么逃离塔林后,波兰潜艇又去向何处了呢?原来,“苍鹰”号向北驶向了分属芬兰和瑞典的奥兰群岛,打算在那里伏击第三帝国的运输船。当时的情况是,德国轮船频繁地往返穿梭于瑞典和德国之间,运去德国急需的铁矿、镍矿和原木。所以在瑞典水域之外,海上伏击的最佳地点应是波罗的海南部,而不是奥兰群岛的海峡之间,故而格鲁津钦斯基艇长选择的地点令人费解。
    10月7日,长时间搜寻敌船无果后,考虑到燃油难以为继,“苍鹰”号便折返驶往英国。10月14日,从塔林出逃二十七天之后,“苍鹰”号终于顺利抵达英国的罗赛特港。英国官兵踏上“苍鹰”号后发现,剩下的六枚鱼雷仍静静地躺在发射管内。这一事实足以证明,“苍鹰”号与苏联货船“五金工人”号和“先锋”号毫无干系。
    至于苏联货船事故的谜底,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芬兰学者揭开。通过研究芬兰的二战资料,尤其是1941年落入芬兰军和德军之手的苏联海军战俘的供词,芬兰历史学家尤基·米亚克尔写了一书,名为《深入敌后:战时的芬兰情报机关》。书中披露:苏联货轮被击沉事件是人为蓄谋的,是由苏联权倾一方的高官日丹诺夫一手策划的,他当时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兼波罗的海舰队军委委员。是他向苏联海军人民委员库兹涅佐夫下达命令,再由后者具体实施了计划,并动用了一艘三百零三号“狗鱼”型潜艇。
    很显然,“先锋”号被袭实属子虚乌有。至于“五金工人”号,它的确被派往了纳尔瓦湾,然后停在了浅水区,为的是沉没后船桥能露出水面。该轮船员到达指定水域后,便换乘登上了与之随行的“乌云”号护卫舰。人员撤离之后,“狗鱼-303”号潜艇游至此处,浮在水面向“五金工人”号发射了两枚鱼雷,但因炮手技艺不精,这两枚鱼雷都脱靶了。拥有三根四百五十毫米发射管的“狗鱼-303”调整艇位,决心干脆对“五金工人”号来个抵近射击。第三枚鱼雷发射出去后,“五金工人”号应声没入浅滩,海水恰好淹至上层甲板。随后,在救援队赶到之前,各路记者蜂拥而至,用照相机对着沉船拍个不停。
    从1939年11月起,在随后的七个月时间里,“苍鹰”号潜艇加入了英国海军战斗序列,成为皇家海军第二潜艇战队的一员,但继续悬挂波兰国旗,并仍由原波兰水兵操控。在这段时间里,它只击沉过一艘吨位为五千二百六十吨的德籍货轮“里约热内卢”号。1940年6月8日,“苍鹰”号在北海不小心撞上水雷,被炸后迅速沉入大海,全体官兵无一生还。
    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后,波兰发表过一系列关于这段经历的文章。1961年,波兰出版了关于本国舰队史的书,又对“苍鹰”号做过详尽记述。后来,根据“苍鹰”号的非凡战斗经历,波兰还拍摄了一部描写它的传奇故事片,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在苏联火爆上映过。


从“苍鹰”号卸下的物资价值约为五十万克朗,拉伊多内在11月6日下令将其充公。但与爱沙尼亚在政治上巨大损失相比,这点蝇头小利实在有点儿得不偿失。“苍鹰”号逃跑后,它对德国人造成的损失并不大,但却对爱沙尼亚共和国的命运造成了毁灭性冲击,当然这并非波兰潜艇兵的本意。莫斯科抓住波兰潜艇“苍鹰”号猛做文章,实际上是在释放政治烟幕,即使没有这一桩事儿,苏联也会随时找到其他借口,爱沙尼亚早晚也要难逃噩运。
    三国一同并入苏联
    众所周知,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德国签订了秘密协定,对东欧版图进行了划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被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为加强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实际控制,苏联分别向它们提出签订《互助及共同防御协定》的要求。
    从1939年10月18日起,苏联红军大踏步地挺进波罗的海沿岸三国。至1940年1月1日,进驻爱沙尼亚的苏军官兵达二万零九百五十四人,比这个国家军队的总人数还多一半,可谓阵容强大,势不可挡:在爱沙尼亚的各机场,驻扎着苏联空军两个歼击机团和两个轰炸机团;在塔林港和罗胡曲拉港,锚泊着苏联各型军舰;在该国岸边,红海军开始架设海防岸炮和防空高炮。
    10月29日,在评论与波罗的海三国的协议时,斯大林说:“我们找到了一种形式,可使我们将它们纳入苏联影响的轨道。我们不要将他们苏维埃化,而要等他们自己这样做。”
    过了七个月,这个时间算是等到了。在1940年5月10日发起的法国战役中,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军队遭到惨重失败。从5月26日到6月4日,四十个师的盟军从敦刻尔克撤往英伦列岛。确信英、法已在战场遭受重挫,无暇顾及波罗的海三国,斯大林便开始放手彻底解决“波罗的海问题”。
    1940年6月10日,苏联舰队和空军接到了封锁波罗的海三国领海领空的命令:强行扣留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港口驶出的所有船只,对飞离这三国的不明国籍飞机开火,禁止“法西斯和资产阶级的代言人”离境。(从1940年8月到1941年6月,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这三个共和国受到惩罚的人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五,近百万人被杀或送往苏联偏远地区。)
    1940年6月14日,在执行封锁命令时,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击落芬兰航空公司的“容克-52”客机一架。飞机坠海后,机上九人与之一同葬身鱼腹,其中包括两名芬兰飞行员,两名法国使馆人员,一名美国使节,两名德国企业家,一名瑞典公民和一爱沙尼亚公民。
    6月14日,爱沙尼亚政府接到了苏联政府发出的最后通牒。(紧接着,6月16日,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也收到了类似的最后通牒。)通牒中强硬地要求该国政府,立即建立一个令莫斯科满意的政权。此外,最后通牒还说,“苏联驻军的人数将重新考虑”。6月17日,“红军补充部队”开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其兵力为十个步兵师和七个坦克旅。同时,波罗的海舰队的军舰驶进了这三国的所有港口。
    依仗苏军枪炮和大批苏联间谍撑腰,当地共产党人也活跃起来,并在6月21日宣布,要推翻资产阶级的“法西斯”政权。在苏联坦克助威下,爱沙尼亚议会举行了一个走过场的选举,从而建立起一个亲苏政府,诗人瓦雷斯就任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劳里斯京出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随后,苏联控制的各个亲苏政府相继宣布,将分别自愿加入苏联,成为整编后的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的一员。1940年7月22日,爱沙尼亚正式并入苏联。稍后,立陶宛在8月3日加入苏联,而拉脱维亚则在8月5日加盟。在波罗的海三国加入苏联之前,即1940年7月11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就已通过设立新军区的决议,波罗的海军区就此提前诞生。
    就这样,以一只逃逸的波兰潜艇为切入点,继彼得大帝的第一次“北方战争”之后,苏联再次将波罗的海三国揽入了自己的怀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