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半塔古称白塔,历史悠久,因塔塌倒三层,仅存半个塔,故名半塔。半塔集地处苏皖两省的盱眙、天长、来安、六安、嘉山5县交界处,四周丘陵起伏,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0年3月,在刘少奇、张云逸等领导下,新四军第五支队以半塔为中心,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反顽作战。这次战役,新四军出奇制胜,创造了在遭敌优势兵力围攻下固守待援打守备战的成功经验。陈毅曾评价说:“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郭村,才有黄桥(黄桥战斗是新四军东进中的一次著名战役)。” 重兵包围半塔集
1939年底,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地区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把摩擦的矛头指向华中。国民党政府军令部制定了围歼皖东新四军的方案,以“李品仙、韩德勤之各一部,进出于淮南铁路以东及洪泽湖以南地区,将该地区异党压迫于大江以南或相击歼灭之”。在这紧急关头,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旗帜鲜明地指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绝不向进攻我之顽固势力让步。”他斩钉截铁地说,如果在此关头动摇,“就要造成极大的罪恶”,我们只有敢于坚决反摩擦,敢于争取反摩擦斗争的胜利,善于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才能扩大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0年2月,李品仙按照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的“进剿”计划,命令桂军第一三八师越过淮南路,以其先头部队配合地方顽军第十、第十二游击纵队共6000余人,围攻驻合肥以北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和驻定远东南的江北指挥部。韩德勤则积极调动兵力,准备向津浦路东的新四军第五支队进攻。
在新四军江北部队与李品仙部激战正酣之际,韩德勤趁第五支队主力西援、路东新四军兵力空虚之机,调集主力一一七师三四九旅之六九七团、六九八团约3000人,开进到半塔集东北20公里的张公铺一带待命;独立六旅之十三团、十六团约2000人,驻半塔东南方向约20余公里的汊涧到东王庙、马集一线;十八团约1400人,驻汊涧及其附近;江苏省常备第十旅之十九团、二十团约2000人进至岗村;盱眙县县长兼常备旅旅长秦庆霖部约2000人,驻盱眙县城河稍桥、柘桑、马坝一带;嘉山县周少藩一个中队随秦部行动。六合县常备队约600余人,驻黄泥坝;仪征、天长等县常备队,各有数百人。以上兵力共约万余人,于3月21日首先围攻驻半塔集第五支队后方机关和少数留守部队,企图与李品仙东西夹击新四军。
而此时新四军第五支队在半塔的留守部队只有教导大队6个队(3个军事队、2个学生队、1个女生和少年队)约500人;白沙王、仇集、涧溪一带驻有十团团部及2个营约1200人;竹镇、雷官集一带驻有十五团两个连约160人和一个刚改编的游击队约200余人;四十里桥、西高庙一带驻有特务营一、四连和机枪连一部;高山集驻特务营三连(游击队刚改编的);特务营二连和机枪连一部驻苏郢为机动部队,政治部执法队30余人驻冯郢。新四军总兵力只有3000人,而且非战斗人员多,武器装备较差。一时间,半塔集十分危急。 七日鏖战半塔集
3月21日凌晨5时许,顽军六九七团为第一梯队,六九八团为第二梯队,从东、北、西3路向半塔集突然发起进攻。驻守半塔集的五支队教导大队,在黄一平大队长和唐克教导员的指挥下,立即投入战斗,打退了顽军两次进攻,守住了阵地。顽军两次进攻失败后,当日中午,2个连在密集的火力掩护下,抢占半塔西北制高点光山,完成对半塔的四面包围,并以重机枪封锁了半塔与支队司令部驻地苏郢间的道路。在情况十分危急之时,五支队副司令员周骏鸣当机立断,决定首先夺回制高点。他率特务营二连从光山后面隐蔽接近顽军,并令坚守半塔的教导大队从正面配合。顽军受到两面夹击,四处逃窜,未及逃亡的连忙跪下,举起双手讨饶:“新四爷饶命!”二连夺回光山阵地。驻守半塔的教导大队,在一天之内打退顽军3次进攻,并控制半塔集周围所有制高点,保住了半塔与苏郢的通路。
当日,驻竹镇的十五团2个连在顽军独立旅十八团重兵进攻下,退出竹镇,在石涧子构筑工事,以抗击顽军。次日拂晓,发动反击,俘顽10余名,并缴获顽军十八团团长石左明的皮包1个,内有图章及偷袭我军的电话记录。下午2点,顽军投入十八团全团兵力,并以十六团做预备队,向石涧子发起进攻。因众寡悬殊,五支队十五团2个连完成任务后撤出阵地。
占我四十里桥之顽军,分路向西高庙猛扑,企图攻占西高庙之后直取半塔。为了牵制顽军兵力,五支队特务营顽强抵抗,英勇战斗,守住了西高庙阵地。 同时,顽军一部向王集发起进攻,双方激战终日,新四军打退顽军多次冲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