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做一道很难很难的历史题,学霸or学渣?立马见分晓!(一定要使出洪荒之力哦!) 题目如下: 请问:在中国历史上,哪些皇帝曾登上泰山封禅? 读完题目 学渣们的表情是这样的: 学霸的表情当然是这样的: 你是学霸还是学渣?反正我是后者⊙﹏⊙‖∣ 1 泰山封禅的皇帝们 好了好了,公布答案: 一般的说法是,有六位皇帝曾登上泰山封禅,分别为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史记·封禅书》援引管仲说法,认为春秋时期以前,封禅泰山的就有七十二家,而管仲所知道的就有十二人,比如无怀氏、神农、炎帝、颛顼、尧、舜……由于年代久远,这些人是否真的封禅难以确定。那泰山封禅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是封建帝王亲临泰山及附近的小山,举行祭祀天地的活动,向老天爷汇报执政的成果。在山顶筑坛祭天称为“封”,在附近的小山筑坛祭地称为“禅”。 封禅是许多帝王梦寐以求的事情,但真正成行的不过寥寥数人,为什么呢? 因为封禅不是买菜,想去就能去。《史记·封禅书》开篇第一句便有说明:“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长话短说,就是封禅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受命于天、祥瑞出现、文治武功、道德高尚,最后还要有时间举办典礼。像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海清河晏、政绩卓著几乎是标配了,祥瑞比较简单,造造假就ok了。 (泰山) 所以人们看名单的时候,对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没什么异议,认为理所当然。等看到唐高宗,心里不由一惊:竟然有他?再看到宋真宗,内心彻底崩溃:竟然还有他?其实许多人读看到这里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是唐高宗封禅的泰山,而不是他的爸爸唐太宗?相比于前者“懦弱”、“昏庸”的骂名,李世民似乎更有说服力。实际上,李世民也想去泰山封禅,群臣也多次上表。只是过程一波三折,最后不了了之。这样的情节唐朝和宋朝非常相似,第二代皇帝(唐太宗、宋太宗)想去没去成,第三代皇帝成功实现。 那么李世民未能成行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他究竟差在哪里呢?让我们来来看看。 2 无法成行的原因 贞观五年正月,东突厥已平。赵郡王李孝恭等人请求封禅,李世民不许。 贞观五年十二月,利州都督武士彠等人上表请封禅,又不许、 贞观六年,群臣毫不气馁,再度请求。李世民说: “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 读完太宗皇帝的口谕,不少吃瓜群众会想:李世民真是看透了封禅,他说只要天下安定,百姓富足,不就可以了,干嘛要去封禅!还有,想要祭天祭地,哪里不可以祭,跑到泰山就显得更有诚意?实在是高风亮节,不图名利。可实际上呢,这只是说辞而已,封禅和劝进有时候非常相似。如果群臣一上表就准奏,显得李世民蓄谋已久、急不可耐,求之不得;多推辞几次,谦虚些,我是架不住群臣的“猛烈攻势”,不得不答应的。就能在封禅的同时,赢得好名声,名利双收。有点像后来赵匡胤对石守信他们说:“你们贪图富贵,拥立我为皇帝。”说的他不想当一样。 果然,群臣“不依不饶”,再度请求,李世民一看,谦让了四次,可以了,决定准奏。突然,一个人的出现坏了唐太宗的好事。谁呢?猜都猜的到:直言敢谏的魏征。满朝文武,只有魏征和皇帝唱反调,其他人全都同意了。见状,李世民开始质问魏征: “你不想朕去封禅,是朕的功劳不高吗?” “高了!” “德行不够?” “够了!” “天下没有安定?” “定了!” “四夷没有臣服?” “服了!” “庄稼没有丰收?” “收了” “符瑞没有出现?” “现了” “那朕为什么不能去呢?” 随后,魏征道出了真正原因,李世民无言以对: “今自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烟火尚希,灌莽极目。” 归根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唐太宗不比隋炀帝、清高宗,他接手的是个千疮百孔、萧条破败的江山。隋末战乱后,山东地区经济凋敝,人烟稀少,封禅好比千后的奥运会,规模浩大,劳民伤财在所难免,不堪重负的老百姓肯定会揭竿而起。 三十年后,李治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增加多少户口?” 答:“十五万”。 李治又问:“隋朝时有多少户口,现在又有多少?” 高履行说:“隋开皇中期有八百七十万户,如今只有三百八十万。” 永徽年间尚且如此,那么贞观六年,政府掌控多少人口便可想而知了。为了黎民百姓,为了家乡父老,魏征必须站出来反对皇帝,即使他看起来很不“懂事”、很不“合群”。 再说封禅也不是大唐一国的事情,周边的少数民族也会应邀参加。等他们来到山东地区,还不得大开眼界,天哪,原来大唐这么穷,表面看:strong,仔细看:虚胖。这个时候不趁机南下,更待何时?如果百姓生活富裕,封禅能起到秀肌肉的作用;反之,则暴露我放虚实,刺激邻国进犯。李世民听后认为很有道理,加之河南、河北好几州洪水肆虐,于是停止封禅。 (启跸回銮图) 此后,李世民并没有打消封禅的念头。贞观十五年,时机好像成熟了,当年田舍翁魏征不是说经济不行嘛,现在将近十年过去了,老百姓的生活应该有所起色。于是下诏:明年二月封禅泰山。五月,并州父老闻讯来到皇宫,请皇帝封禅完泰山,记得回晋阳看看,那是当年起兵的地方,衣锦还乡,人生一大美事,李世民欣然答应。可这回运气欠佳,不久,太史令薛颐发现天象异常,“未可东封”,李世民只好放弃。既然是封禅,告诉老天爷在你的统治下,中国哪里哪里好,现在上天示警,当然得乖乖听从。边塞上,唐军与薛延陀战事已开,在这样的背景下,封禅也应该停一停。 贞观二十二年,行将就木的李世民依然对封禅念念不忘,可还是夭折了。他的身体很不好,兴建玉华宫已经劳民,河北数州又发大水,薛延陀部落急需安置:各方面原因接踵而来,唐太宗的美好愿望终归破灭,贞观二十三年,他在遗憾中离开人世。 3 泰山封禅,好处多多 乾封元年,唐高宗封禅了泰山。年份选的特别吉利,公元666年,三个六,六六大顺。李治当然不知道是666年,他只知道大唐的乾封元年。此时的李治已经开创过“永徽之治”,对外战争又屡屡取胜,灭西突厥、百济,平葱岭、铁勒九姓,三年后,又派李勣荡平高句丽,高宗时的疆域面积是整个唐朝290年最大的。加上最近几年丰收,斗米仅需五钱,内外条件都适合封禅。通过封禅这个举动,唐高宗向世人表明自己是个有成就的君王,在我的统治下,大唐人烟阜盛,经济发达,国家安定,万国来朝,正因为做到的人少,故封禅含金量高,能够提升历史地位。老百姓看到皇帝封禅,自然会增加对大唐、对李治的认同感:哦,原来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有生之年能碰上皇帝封禅,忠诚度提高了。 而且封禅对老百姓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好处,那就是大赦天下,缓和社会矛盾。李义府当时被长期流放,现在皇帝封禅了,他应该被赦免了吧,然而并没有,他不幸地成为例外:“惟长流人不听还”,就你这种人无法享受封禅带来的福利。听到这句话,李义府仿佛受到一万点伤害,自汉光武帝以来,就没有皇帝登上泰山封禅,几百年一遇的事情都被我碰上了,可依然不能赦免罪行;看来呀,这辈子永远回不了长安咯。俗话说:“哀过莫大于心死”,小李此后整日郁郁寡欢,忧愤而亡。朝中大臣听说李猫死了,欢呼雀跃,心中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在野的人才、朝廷的官员也可以享受封禅带来的福利。贞观十五年,李世民发布了《求访贤良限来年二月集泰山诏》,它要求各地官员在明年二月把这些人送到泰山:“可令天下诸州,搜扬所部,士庶之内,或识达公方,学综古今,廉洁正直,可以经过佐时,或孝悌淳笃,节义昭显,始终不移,可以敦风励俗,或儒术通明,学堪师范;或文章秀异,才足著述,并宜荐举”,“庶独往之夫,不遗于版筑;藏器之士,方升于廊庙”。 封禅当天,全国贤良齐聚泰山,如果表现优秀,没准可以脱颖而出,扶摇直上;就算没入皇帝法眼,这也是拓展人脉的好机会,有名望、有能力的人汇聚一堂了,微信朋友圈多加十几个好友也是不错的。对于官员来说,封禅会带来直接的好处:“文武三品以上赐爵一等,四品已下加一阶”,本来加官进爵要严格按照考评制度,有多少功劳就加多少,现在封禅特殊时期,也就破例了,这对官员来说是天上掉馅饼。怪不得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皇帝封禅呢!要是没好处,谁会那么疯狂。 (蒋介石游览泰山) 大家都能从中获利,但封禅的花费也绝对是天文数字,光看规模就知道:“从驾文武仪仗,数百里不绝。列营置幕,弥亘原野。东自高丽,西至波斯、乌长诸国朝会者,各帅其属扈从,穹庐毳幕,牛羊驼马,填咽道路。”队伍绵延数百里,这得动用多少人马;波斯、高句丽等国使者远道而来,不得好吃好喝送好礼。一下子皇帝带来这么多人,途经州县的百姓疲于应付。对于这些问题,李治有考虑,他要求节俭:“来年行幸岱宗,州县不得浪有烦忧,其水浅可涉,不可缮造桥梁,所行之处,亦勿开道路。诸州及寺观并百姓不得辄献食。”尽量少扰民,少铺张浪费。 4 唐高宗的封禅 李治的封禅有一个创新的地方,祭地时,由武则天亚献,越国太妃燕氏终献。一开始有关部门安排公卿充亚献、终献,压根没武皇后什么事,但武皇后不想放过提升自己的机会。她上表说祭地的时候,由太穆皇后、文德皇后同配,可她们都是女性祖先呀,所以让男性公卿们行亚献不大合适,谁合适呢?当然是我这个母仪天下的皇后了,以前没有侍奉过婆婆,挺可惜的,请允许我率领六宫内外命妇参加禅礼,唐高宗以为然,批准了。武则天是皇后,全国最有地位的女人,那燕妃是什么情况呢?贞观年间,燕妃的封号是德妃,地位仅次于长孙皇后、韦贵妃、杨淑妃,本来朝廷是准备让韦贵妃终献的,因为太宗在世的嫔妃中,韦贵妃的级别最高。不幸的是,韦贵妃走到洛阳就一病不起,赴了黄泉,本来封禅的衣服都替她准备好了,现在只能放在灵前供奉,按照地位往下排,杨淑妃已死,终献者当为燕妃。 祭地时,皇帝首献后,大臣们纷纷回避,宦官拉上锦绣做的帷幕,武皇后率领命妇们出场,皇帝的妃嫔,外人是不允许随便看的。武则天此举提高了声望,争取到了男性公卿拥有的特权,这对她的政治生涯当然是有利的。同时,这也是唐高宗首肯的结果,两年前,上官仪想冲击武皇后和太子李弘的地位,被唐高宗诛杀,事后,他与武则天合称二圣,如今封禅时再让皇后亚献,二圣格局更加稳固。李治在向所有人传递政治信号:朕可以让皇后在国家最高级别的典礼上行亚献,说明对皇后高度信任,你们那些反对派不要再有非分之想。武皇后稳了,需要她辅政的李治地位就更稳。权力掌握在夫妇二人手里,不至于旁落。 (泰山) 针对封禅的意义,李治说过这样一段话: “升中大礼,不行来数千载,近代帝王,虽称封禅,其间事有不同,或谓求仙克礼,或以巡游望拜,皆非崇祖业,近在隋朝,丧乱最甚,老小填沟壑,少壮染兵锋,高祖发自晋阳,拨乱反正,先朝躬怀甲胄,赞成大业,扫除氛祲,廓清区宇,遂得四海宅心,万邦仰化,朕丕承宝历,十有七年,终日孜孜,夙夜无怠,属国家无事,天下太平,华夷乂安,远近敦睦,所以恭亲展礼,褒赞先烈,情在归功,固非为己,遂得上应天心,下允人望。” 李治批判了秦皇汉武,他说:以前有些帝王啊,也去封禅,可他们封禅是为了什么呢?有的为了求仙,想长生不老;有的是为了巡游,想娱乐身心。相比之下,只有我朝的封禅最高大上,是为了褒扬救民于水火的高祖、太宗皇帝,并不是为我自己。此番言论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面,秦皇汉武的封禅不只是为了求仙巡游,他们还可以体察民情、稳定地方;李治也不可能一点点点私心都没有,就想着为祖宗长脸。 【投票】 【各抒己见】你认为最有资格封禅的统治者是谁? 【往期回顾】 这是#梦回初唐#系列第 47 期 上一期是:大唐 | 李贤是武后亲生的吗?李治剿灭太子党的背后隐情 【参考文献】 《史记》、《汉书》、《后汉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全唐文新编》、《宋史》 【可爱的作者】 作者新浪微博/博客昵称:“高胜寒1995”,里面有更多精彩文章(^o^)/ 时拾史事x道简致远推荐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