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大将魏延,是我老乡。他字文长,出生于义阳郡,就是现在的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 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把我这位老乡说成是“天生长有反骨,日后必然造反”,是“天生的反贼”。 小说毕竟是小说,不代表历史事实。据史书《三国志》记载,我的魏延老乡不但战功赫赫,而且忠心日月可鉴,是著名的忠臣良将。 骁勇善战 深得信任 赤壁之战后,曹操败退北还,军事重镇荆州则被曹、刘、孙三家瓜分。
当时曹操据有河北,势力依然相当雄厚,孙权占据扬州、荆州部分地区,国险民附,唯独刘备实力最弱,只能借荆州的南郡部分地区生存立足。刘备于是只好西取蜀川,谋求发展空间。 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蜀进击张鲁,魏延以部曲投奔刘备,随刘备入蜀。魏延因为骁勇善战,数有战功,所以被提拔为牙门将军,深受刘备的信任。 刘备当上汉中王后,要迁到成都,此时需要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镇守军事重镇——汉中。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必定是张飞,张飞也以为必定认为是自己,谁知刘备却拔魏延为都督,总督汉中,封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于是,一军尽惊。 刘备当众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回答得气势如虹。 魏延果然不负众望,当刘备在夷陵之战被东吴陆逊击败后,魏延治军有方,守卫得当,使得曹魏不敢窥视汉中,保持了蜀国的安全。 战功赫赫,身有奇谋 建兴八年,曹魏司马懿率大军入寇蜀汉汉中地区,被蜀汉军队在正面挡住了曹魏军队的进攻。 魏延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途中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魏延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居然在阳溪大破郭淮、费瑶等。魏延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还假节,进封为南郑侯。 魏延随诸葛亮出征北伐,进献“子午谷奇谋”:让诸葛亮分拨自己一万军队出子午谷,夺取雍州长安和潼关,诸葛亮自祁山攻雍州,然后异道会于潼关,犹如韩信当年的故事。魏延向诸葛亮提议道:"给我一万人,自带粮草,循秦岭以东疾进,不出十日可到长安。胆怯的夏侯楙见我蜀兵天降,必然仓皇而逃。曹丕若想率军亲征,最起码也得二十天,丞相已可先期到达。这样,咸阳以西可一举而定。" 然而,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凶险,并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 事后看,这可是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谋妙计,如果诸葛亮采用此计,即使蜀汉不能一举统一大业,至少可以重创魏军,扩大蜀地。 后来,魏国灭蜀,就是魏国大将邓艾采取了相似的"奇险"战略。诸葛亮对魏延计谋的否决,留下终身历史遗憾。 不甘为后 惨遭杀害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事宜,决定由魏延断后。 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说:“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
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由于杨仪和魏延的矛盾激化,二人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怀疑魏延。 魏延认为杨仪反了,杨仪认为魏延反了,两人率军互相攻击。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公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魏延大军知道错在魏延,不听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接着诛灭了魏延的三族。 诸葛亮之所以不信任魏延,主要原因是两人性格不同,思路不同,风格不同。诸葛亮用兵一生唯谨慎,但是魏延用兵同诸葛亮截然不同,魏延主张出奇取胜,所以诸葛亮肯定不会把军事指挥权交给魏延。 再则,诸葛亮喜欢没有脾气,循规蹈矩的人,所以他在《出师表》中推荐的郭攸之、费袆、蒋琬、董允等,都是听话的人。魏延倔强,有头脑,有个性,诸葛亮当然不会喜欢他。绝对不可能喜欢他的。 古往今来,凡是有本事的人,大都有脾气有个性,而又本事的人,因为有脾气有个性,大都没有什么好的结局。我的老乡魏延有本事,也有脾气有个性,自然不得善终。 但是,我还是喜欢魏延,认可魏延,即便他不是我的老乡,我也会欣赏他的忠勇,他的耿直,他的智慧,他的火爆脾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