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汆”“氽”“麈”“塵”都是啥?是在下输了!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今天是二伏,大热天的没精神?
    来玩个游戏清醒清醒!
    下面这些字
    你能分清吗?
    汆
    氽
    汩
    汨
    塵
    麈
    書
    畫
    晝
    盡
    汉字里的相似字不少,有的很不容易辨认。有人把一些相似字形象地称为双胞胎。双胞胎长得像,极易混淆,但毕竟各有不同。错认,也许只是熟悉不够。与他们多接触一些时间,多看他们两眼,也就在同中发现不同了。
    比如“汩”与“汨”,乍看一模一样,顶多胖瘦不同罢了。但其实,胖瘦不是书写造成的,这是两个不同的字。前者读作gǔ,它右边的偏旁是曰,读作yuē;后者读mì,右边偏旁是日。发现胖瘦,并注意区分,就混淆不了了。
    再如,“汆”与“氽”,貌似几无区别。但如果瞪大眼睛,就会发现,前者是入水,汆,读作cuān,是一个会意字,汆是一种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入水中稍微一煮,即为汆。汆丸子,就是把丸子放入水中煮熟。后者是人水,读作tǔn,也是一种烹饪方法,油炸的意思,如油氽馒头。

有些字因为笔画多,现在简化了。但它们的繁体字有时候也会用到,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容易让人看走眼。比如,尘与麈,一目了然。但尘的繁体字塵与麈,你不仔细看,很容易看不清楚。塵,上是鹿,下是土,会意字,鹿在土上跑,自然尘土飞扬。而麈,形声字,从鹿主声,在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如麈尾(即“拂尘”)。麈尾与拂尘,本指一物,麈尾从形象得名,拂尘从意义入手。换成繁体,麈尾与拂塵,麈与塵是不是很容易混淆?

有的字,在生活中如果没有另一个相似的字,几乎消亡。因为另一个字常用,其双胞胎自然也被常常提起。比如壸,读作kǔn,指古代宫中的道路。现在,宫殿既然不存在,壸也就没有意义了。然而,这个字,常常被人提起与壶类比。壶与壸,长得太像了,仔细区分,才见分晓:壶下面是业,壸下边是亚。拿这两个字类比分析形似字,可以先考一考别人,总很有趣。然后再讲分别,实在细微,也很有趣。
    如果以人比附,其实汉字中也还有多胞胎。
    氏与氐,礻与衤,本来只有一点之别。这几个部分两两组合,自然也是极像:祗、祇、衹、袛。诸君瞪大眼睛看看,是否区分得开?礻加氐,祗,读zhī,敬,恭敬;礻加氏,祇,读qí,古时候对地神的称呼;衤加氏,衹,读zhǐ,同只;衤加氐,袛,读dī,短衣。四个字,没有一个是常用字,我们平常自然没有必要记住。但是在特殊的时刻,比如读古书,比如参加汉字听写大会之类的节目,注意区分就有了一些必要。
    在简化字里,书画昼尽,这四个字的区别很明显,但试着把四字恢复繁体字:書畫晝盡,你是不是就有点看晕?从区分度这个意义上说,简化汉字还是有好处的。
    双胞胎也罢,四胞胎也好,都是人们对形似字的一种形象的称呼。形似字给人们带来了不便,也给人们带来一点克服困难的乐趣。 而且汉字还有一个乐趣,就是:汉字是可以拆分的。

有时候教孩子或外国人学汉字,有趣的拆分,有趣的解释,无疑会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进而更易于让学习者学会汉字。
    比如,教“饿”字,左边是饣部,与食物也就是饭有关,而右边是“我”。于是有人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拆分为二,并解释为:
    饿,我的饭。
    这样的拆分没有问题,解释却是有问题的。如果长期这样教学,也许会遇到麻烦。
    比如,遇到“俄”字,学生会不会说,俄是我的人?遇到鹅字,学生会不会说我的鸟儿?莪,是我的草?娥,是我的女?哦,是我的口?
    饿,你解释为我的饭也许会让人会心一笑,但接下来的例子,无疑会让人疑惑,甚至发笑。
    拆分之后的解释是应该有法的。
    语言是一个系统,文字也是一个系统。解释应该有系统的观点。上举对“饿”字的分析,显然是缺乏对汉字系统的观照。
    “饿”字拆分为左右两部分,其实是合理的。但解释显然是荒诞的。饿,是个形声字,左形右声。从饣,说明意义与食物有关。“我”声说明饿字读音的来历。
    我们老家山东禹城,有些老人说话,饿了常常说成wò了,“我们”,也总有大爷说成[ŋɣ]们。而我们熟悉的郭达小品里,西北人说话,也是我说成[ŋɣ]。所以,“我”读wǒ或读[ŋɣ]基本属于语音的规律变化。
    以形声字解释,“饿”解释得通,上举几个字也照样可以。俄,从人我声。鹅,从鸟我声。莪,从艹我声。哦,从口我声。其他都可依次类推。
    拆字在我国向有传统。除了运用六书理论进行符合学理的拆分,也有文字的游戏,还有拆字算命。

拆字算命其实也是一种游戏,只是有时根本不是娱乐,而是拆字先生们对测字者的心理学的取悦与讨好罢了,目的在钱。
    闲谈末论,出错可以一笑。但用想象做学术,那不是学术,而是笑话。这样的笑话王安石犯过。想当年,他官至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出版自己的书《字说》推行全国。书中的一大笑话,千年之后,依然为人常常谈起。他书中说,波者,水之皮也。苏东坡笑话他:波,水之皮?滑呢,水之骨乎?
    本文选自:《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

《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
    作者:程玉合
    出版社:中华书局
    《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没错,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读错、写错、认错过汉字,张冠李戴、豕亥鱼鲁,都是用错。尤其是电子设备流行的今天,我们汉字书写的机会愈加减少,我们写错字的次数愈来愈多,经常提笔忘字,甚至错字连篇。本书作者程玉合是一位中学老师,这本书中的文章常常以调侃、诙谐的语调开场,加入好玩的故事和适当的想象,读这本书,我们不仅仅是认识了那些容易让人“误入歧途”的汉字,汉字本身精彩的内涵和作者字里行间的温度才是真正的动人之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