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1月9日, 到第二天早上凌晨, 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夜。 无数的希特勒青年团、盖世太保和, 党卫军伪装成平民走上街头, 疯狂打砸抢犹太人的店铺。 表面上,这看起来像是德国平民, 对犹太人的一次集体示威。 实际背后是纳粹暗中操纵。 早在10月28日时, 1.7万名犹太人被驱逐到波兰, 波兰政府一开始拒绝收容, 很久之后才同意犹太人入境。 在被驱逐的人群中, 有一个犹太家庭,他们的儿子当时在巴黎, 听到被驱逐的可怕经历后, 他便到德国驻巴黎大使馆求助秘书冯·拉特, 然而冯·拉特拒绝施以援手。 愤怒之下,小伙子连开三枪, 导致对方重伤死亡。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161R524-053.jpg) 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后, 便对身边的戈培尔说: "今晚肯定会发生反犹太人的示威, 让冲锋队去行动,党对此不要干涉。" 在示威行动之前, 秘密警察的头子海德里希, 已接到特急电报指示手下: "不得阻拦即将发生的示威。" 一场针对犹太人的疯狂行动, 便这样有预谋地开始了。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161VW8-153.jpg) 海德里希的指示电报,其中明确说明了行动计划 当晚,无数伪装的纳粹, 手持棍棒袭击犹太人住宅和商店, 他们步调统一,训练有素, 持续了一整夜的打砸抢烧, 给犹太人造成巨大灾难: 267间教堂、7000间商店、29间百货公司, 被纵火烧毁或抢劫一空。 死去的犹太人至少91人, 大约3万名犹太男子被捕, 被送至达豪、布痕瓦尔德、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161UD5-253.jpg) 随后3个月中, 2500人被折磨致死。 至少10000名孩子被迫与父母分离, 从此骨肉天各一方,再未重逢。 那个疯狂的夜晚, 在清冽的月光下,被砸破的玻璃, 散乱一地,反射出水晶般的光芒。 所以德国人给它起了一个很美的名字: 水晶之夜(亦为碎玻璃之夜)。 这一夜,也揭开了纳粹德国, 有组织迫害犹太人的序幕。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161S354-353.jpg) 灾难过去后, 犹太人为求自保, 开始大面积寻求逃亡。 但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 1935年纽伦堡的《犹太公民法案》, 早已为他们断绝了去路。 在法案中明确规定: 1:禁止德国人与犹太人通婚。 2: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 3:限定犹太人1小时购物时间, 不许他们进入娱乐场所。 还有一条是最恐怖的: 犹太人护照上,加印一个字母J, 犹太人要想出国, 必须持有目标国签证。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161UR9-453.jpg) 纽伦堡《犹太公民法案》 日光看上去那么温暖, 照落在维也纳街道废墟上, 却让人感到一股森冷的恐怖。 一个中国男人站在窗前, 看着外面乱糟糟的景象, 喉咙里一阵发干。 这个人是中国驻维也纳领事馆总领事, 名叫何凤山,出生于1901年, 湖南益阳人,出身贫寒,父亲早亡。 但是他刻苦勤奋,成绩非常优异, 考入雅礼大学后,又留学慕尼黑大学, 最终取得了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 1935年进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 由此开始40年的外交生涯。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161UC2-553.jpg) 青年何凤山 早年求学,因家境贫寒, 何凤山曾受过基督新教组织帮助, 由此成为一名低调的基督徒。 且在长期中国仁教文化浸润下, 他对生命有着博大的爱与悲悯。 1937年,何凤山到奥地利任一等秘书, 同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屠杀, 这一消息震惊了远在异国的何凤山, 不断锤击刺痛着他的内心。 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吞并, 奥地利大使馆被降级为维也纳领事馆, 何凤山成为了总领事。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161R596-653.jpg) 前往集中营的犹太人 刚到奥地利之初, 何凤山便在街头见过希特勒, 见过他在人群中疯狂叫嚣。 对于整个社会的反犹倾向, 何凤山已嗅到了爆炸的气息, 他觉得整个奥地利就像包火的纸, 总有一天会被烧为灰烬, 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犹太人开始被大批送往集中营, 财产被公然抢夺,活得毫无尊严。 这一切都引起了何凤山的强烈反感。 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 "街头每天都在上演残杀悲剧, 哪怕是奥地利社会地位极高的犹太人, 最终也难逃这样的厄运。"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161V121-753.jpg) 对于犹太人而言, 离开是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纽伦堡法案》规定他们必须获得签证, 许多犹太人试图逃离, 却没想到西方各国全都见死不救。 1938年7月,罗斯福牵头, 在法国组织讨论接收犹太难民国际会议, 但32个与会国中,除多米尼加外, 其他国家均不愿接收犹太人, 向来以人道自我标榜的美国也不例外。 当时整个西方都在反犹太人, 在美国就有成千上万这样的团体。 最典型的就是"圣路易斯"号邮轮悲剧。 1939年5月,900名犹太难民, 被纳粹德国送到古巴,古巴拒绝, 停靠在迈阿密登陆又被美国拒绝, 最终只好返回欧洲, 而其中超过600人, 全部死在集中营内。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161U4A-853.jpg) 圣路易斯号上的犹太姑娘 看到犹太人遭受的悲剧, 何凤山不禁想起了祖国同胞, 惨遭日军杀害的惊天血案。 对生命的同情和作为人的良知, 加上对西方冷漠的愤慨, 一个念头在何凤山心里蠢蠢欲动。 尤其在看到无数犹太孩子惨死街头, 听说他们不足14岁就被送进集中营, 遭受非人的折磨和残害时, 身为人父的何凤山心头一阵绞痛。 他觉得自己不能再袖手旁观了!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161TT7-953.jpg) 一天早上, 几个犹太人步入了中国领事馆。 由于被各大领事馆拒绝, 他们深感无路可走, 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来中国碰碰运气。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 在中国领事馆,自己受到热情接待, 并很快就拿到了何凤山开出的签证。 直到走出中国领事馆, 几个犹太人还是不敢相信, 那是拯救他们性命的签证啊, 居然这么容易就拿到手了? 这个消息很快不胫而走, 更多的犹太人来到中国领事馆, 从何凤山手中接过一张张"生命签证"。 每天天一亮,就可以看到, 长长的队伍排在中国领事馆外。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161T047-1053.jpg) 犹太人在中国领事馆外 何凤山从早忙到晚, 开出一张又一张签证, 帮助一个又一个生命获救。 他无视外界的压力, 顶着和纳粹发生冲突的风险, 只希望这些人能够安全抵达中国上海。 有不少犹太人夜间来访, 何凤山随时准备接待,从不怠慢。 这样的举动很快惹怒了纳粹, 一天夜里,他突然接到, 犹太朋友罗森堡家的电话, 被告之罗森堡已经被抓走。 何凤山连夜赶到罗森堡家, 不料几个党卫军正巧赶来抓人, 盛气凌人地质问何凤山的身份。 何凤山掏出自己的证件说: "我是中国领事馆的总领事, 请你们释放罗森堡先生, 他已经有了我们发放的签证, 如果你们不放人, 就是对我们中国的不尊重!"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161S3Y-1153.jpg) 彼时,因为国民党政府, 还想和德国保持良好关系, 蒋纬国也正好在德国读军校, 不久后,何凤山就受到警告处分。 有人诬陷何凤山拿签证赚钱, 还派专人去维也纳探听情况, 最后发现纯属无稽之谈。 1938年后,排斥犹太之风愈演愈烈, 更多犹太人面临着朝不保夕的处境, 幸而当时德国开始横扫欧洲战场, 无力将多余注意力放在维也纳, 何凤山便抓紧时间,签发更多签证。 甚至有一次,一个小伙子要11张签证, 按理说本人不到场不许签发, 但何凤山看着对方绝望的眼神, 毫不犹豫地将11张签证发出。 正是带着这11张签证, 小伙子从集中营里带出了自己的亲人, 让他们免受了纳粹的残害。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161Q0K-1253.jpg) 面对何凤山的义举, 纳粹实在坐不住了。 他们闯入中国领事馆, 以房子到期为由让何凤山搬走。 何凤山表示强烈抗议,并致电国民政府, 岂料国民政府只回了一句话: "尊重当地法律,勿起争执。" 何凤山又向政府申请资金, 要求另租房屋,却遭到了拒绝。 万般无奈之下,何凤山选择自掏腰包, 花自己的积蓄在约翰巷22号租下公寓, 继续向犹太人发放中国签证。 在那个人类历史被阴云笼罩, 所有高唱文明的西方国家纷纷袖手旁观时, 何凤山代表中国人,代表人类的良知, 在黑暗的世界里点亮了人性的光亮。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161T023-1353.jpg) 何凤山亲笔签名的签证 没有人知道, 何凤山到底发放了多少签证, 拯救了多少犹太人的生命。 1940年,他被调离回国, "生命签证"不得不告一段落。 而据后来资料影印件考证, 那两年何凤山至少签发了2000份签证, 而仅1939年一年,有4000名犹太人, 拿着去上海的签证逃亡巴勒斯坦, 更不用说还有逃亡日本、美国的犹太人, 总数目加起来更加惊人。 1941年,上海便有了远东最大犹太社团, 最多的时候超过3万犹太人在这里生活。 在西方人对犹太人避之不及时, 唯有中国上海,向他们敞开了怀抱。 而将他们安全送到这里的, 就是何凤山。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161RN8-1453.jpg) 从何凤山手中拿到签证的, 有后来参加新四军的罗生特医生。 一个叫海因茨-格林伯格的孩子, 也是从他手中拿到签证来到上海, 最后,他成了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首席小提琴。 正是在上海,他才学会了拉小提琴。 提及何凤山,他无限感激: "我的生命和事业都是他的义举所赐。" 美国的亿万富翁伊斯雷尔-辛格, 在得知何凤山离世的消息时, 曾不远万里献上花圈, 双膝下跪在何凤山的墓前, 热泪盈眶地说: "没有他就没有我们全家, 他是华人的英雄!"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161S418-1553.jpg) 罗生特医生 令人崇敬的是, 在调离回国后,对自己的义举, 何凤山竟然只字未提! 甚至最初连他的儿女都不知此事! 若不是国际媒体和组织不断挖掘, 上海犹太研究中心的教授搜集了大量资料, 才叫这段历史重见天日。 在回国后,何凤山做过驻埃及、土耳其大使, 退休后去往美国,再没去过台湾, 直到晚年,他才偶尔向女儿提及此事。 1999年10月, 一组"犹太人在上海"的史料在温哥华展出, 尘封60年的事迹这才被世人共知。 比起我们熟悉的"辛德勒", 他拯救的犹太人要多得多! 如此伟大的功绩,他却从不张扬, 他对女儿说: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于是保守这个义举长达半个世纪…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161Q456-1653.jpg) 老年何凤山 2001年,以色列正式宣布, 授予何凤山博士"国际义人"称号。 他的名字被刻入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 欧洲历史学家指出,全世界范围内, 他是解救犹太人最多的"义人"。 所以以色列前总理沙龙曾说: "何凤山不是英雄, 也不是天使,他是上帝。"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最后, 获救犹太人为辛德勒打造了一枚戒指, 上面刻着那句著名的希伯来文: "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 这句话同样适合何凤山博士。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161WF3-1753.jpg) 在人类蹒跚前行的历史上, 有太多被黑暗遮蔽的岁月。 幸而有心存良知的义士不计得失, 冒着生命危险, 为人类道德守住了底线, 让文明得以冲破黑暗, 不至于被恶与野蛮吞噬。 正因为有这样的人, 不断用自己的善念拯救他人, 才保存了人类文明延续的火种。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161WP4-1853.jpg) 有的人虽然已经不在人间, 但他们的光辉将永远照亮世界, 他们是人类月黑之夜里, 仍坚持燃烧的星光! 这样的华人之光,生命之光, 谁都不该将其遗忘。 因为,只有让这样的光传递下去, 我们才会时时刻刻警惕恶的到来, 让人类天空,不再被黑暗遮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