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朝 >

闭关锁国政策的过程:闭关政策对中外贸易的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7-08-23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清初,由于东南沿海还有郑成功、张煌言领导下的抗清武装的活动,清朝廷为了断绝他们的粮食物资供应,厉行“海禁”,下令“片帆不准入口”,远洋贸易,几乎停顿。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朝统一了台湾,开放海禁,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地为外商来华通商的口岸。至此,清朝廷虽然打开了一道狭小的门缝,但仍然设下了许多禁令,而且越到后来,禁令越是烦琐,越是严密。
    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代中叶,由巨大帆船组成的中国商船队还经常出没于远洋洋面。此后,世界各国的航海业突飞猛进,船只载重量越来越大,航海技术日益进步。而清朝廷反而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3)
    对于出洋的水手、客商,防范极严,“各给腰牌,刻明姓名、年貌、籍贯,庶巡哨官兵易于稽查”(4)。中国的商人和华侨很早就到东南亚各地活动,对当地的开发以及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但清朝廷却十分歧视他们,多方加以阻挠。雍正皇帝的谕旨中说:“此辈多系不安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飘流外国者益众矣。嗣后应定限期,若逾限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令其复回。如此则贸易欲归之人,不敢稽迟在外矣。”(5)
    中国地大物博,有许多可供出口的产品,但清朝廷横加限制,军器、火药、硝磺、铜铁、米麦、杂粮、马匹、书籍都在禁止出口之列。为了杜绝粮食和铁器出口,竟规定每艘商船只准携带铁锅一口,作为炊具,每人只准携带铁斧一柄,作为用具,预先规定好航行的日期,每人每天只准带口粮一升、余粮一升。海上风信,变幻莫测,航行本难定期。清朝廷这种极不合理的规定,剥夺了商船对海盗进行武装自卫的手段,而且在漫长的航途中,生活也得不到保障。
    丝绸是当时对外出口的最大宗,由于出口增加,丝价上涨,这体现了市场的供求规律,可以促使中国丝绸生产更快地发展。可是封建统治者看到丝绸涨价,神经紧张起来,于乾隆二十四年禁止丝绸出口,结果严重地影响了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五年以后,官吏奏称:“近年粤闽贸易,番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有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不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甚见增昂。”官吏们不得不承认禁止丝绸出口,“中外均无裨益”(6)。在事实面前碰了钉子,才不行不放宽禁令,但仍限制每艘船只载运丝绸出口的数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