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邓小平对苏“葬礼外交”:扭转恶化的中苏关系(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超规格的礼遇
     勃列日涅夫的葬礼定于11月15日9时在红场举行。14日晚,苏方安排外国代表团与逝者的遗体告别。18时50分,黄华特使一行抵达莫斯科市中心的圆柱大厅。19时,遗体告别仪式开始举行。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首脑排在致哀队伍的最前列。苏方把黄华特使也安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勃列日涅夫安卧在一个特大的棺椁中,面色显得红润,就像熟睡着一样(苏联化妆师为逝者“美容”的技艺堪称世界一流),那两条“特色”浓眉特别“抢眼”。逝者身着黑色服装,上衣左侧几乎挂满了国内外授予他的各种勋章,闪闪发光。棺椁围着红黑相间的挽带,被一层层鲜花所环绕。4名礼兵分成两列,肃立在棺椁前守灵。
     各国领导人送的花圈一排排地摆放在棺椁两旁,黄华特使献的花圈摆在较为显著的位置上。圆柱大厅内外,悬挂着大约有半米宽、一二十米长红黑相间的挽幛。厅内十几盏“巨无霸”水晶吊灯被黑轻纱蒙着,发出幽暗的黄光,低沉的哀乐轻轻地在室内回旋,气氛极为肃穆庄严。黄华特使及4名陪同人员站在礼兵面前,向勃列日涅夫的遗体默哀了两三分钟。我作为代表团联络员,站立在圆柱大厅一边,目睹了向勃列日涅夫最后告别这一幕。
     15日8时,苏联央视各台开始并机直播葬礼实况。我一直随团工作,事后看电视重播时,仔细记录下了苏联最高领导人葬礼的全过程。
     8时30分,安放着勃列日涅夫遗体的棺椁,由12名士兵分成两列从圆柱大厅抬出,然后置放在正门边的炮车上。炮车的四周用红黑相间的挽条和鲜花装饰。不一会儿,炮车缓缓开动,慢慢驶向一两公里以外的红场。在沿途道路的两旁,士兵一个挨一个肃立着,在他们的背后站着一排排普通百姓,队伍连绵不断。电视摄像机从直升飞机上跟踪拍下炮车送葬的壮观场面。
     8时55分,炮车到达红场列宁墓,停放在陵墓中央前面大约六七米远的地方。一二十名护卫军官迈着正步向炮车走去,分两列立于车的两侧。
     黄华特使及4名陪同人员于8时20分抵达红场,被安排在列宁墓左侧观礼台的水泥台阶第一级上。这是继周恩来总理参加斯大林的葬礼后,中国领导人第二次参加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葬礼。在黄华特使的身边和后面,站着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亚非国家的党政首脑,很少有带陪同人员的。
     在列宁墓上面的观礼台上,苏共中央新任总书记安德罗波夫以及苏共中央全体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还有勃列日涅夫的夫人勃列日涅娃站在左侧,苏军将领们则一大排站在右侧。
     9时,葬礼开始。安德罗波夫致悼词,各界代表先后发表讲话。当日天气很冷,大约在零下20度左右,在每位讲话人的面前,飘着一层层非水非冰的薄雾。
     9时50分,葬礼结束。安德罗波夫率领一批领导人从列宁墓下来,走到陵墓的左侧。此时,12名士兵分成两列,将棺椁从炮车抬下,随后即用肩扛着将其抬到苏共领导人身旁。安德罗波夫等12名领导人也分成两列迎上去,站在两列士兵的外侧。两列各6名士兵立即一齐将身体往里靠,一个个改用双手使劲地顶着棺椁,为立于两侧的领导人腾出一小点抬棺的空间。安德罗波夫等人各用一只手象征性地托着棺椁。不一会儿,棺椁被24人抬到列宁墓左侧早已挖好的墓穴旁。12名士兵用双手使劲拽着棺椁两侧拴着的12条粗挽绳,慢慢地将棺椁往墓穴下面放。放毕,站在墓旁的苏共领导人脱帽低头默哀了好一会儿,目送故人最后一程。勃列日涅娃身着黑长裙,围着黑头巾,戴着黑手套,缓缓走到墓穴边,弯下腰去捧起一抔黄土,轻轻地向逝者撒去,墓地上空顿时飘起一缕淡黄色轻烟……
     14时30分,黄华特使在杨守正大使和翻译李凤林的陪同下来到大克里姆林宫的乔治大厅,等候安德罗波夫的会见。事前,苏方礼宾官告诉我,安德罗波夫总书记很希望会见黄华特使,但因前来参加吊唁的代表团很多,他难以抽身一一单独会见,只好采用集体会见,逐一交谈的方式见面。
     安德罗波夫其人,对年纪大一点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他曾当过苏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在中苏关系严重恶化之前,他随同苏方代表团或自己率领代表团,数次到过或路过中国。他还多次参加了中苏两党重要领导人的会谈。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第二天,他就当选为苏共中央新任总书记。这是65年来,继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之后第五位苏联最高领导人。
     14时55分,安德罗波夫来到乔治大厅。他与黄华特使的会见安排得比较靠前。这位新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紧紧地握着我特使的手表示欢迎。黄华特使对勃列日涅夫的逝世,再次代表中国领导人表示“深切哀悼”,说这是“苏联国家和人民的重大损失”;转达了中国领导人对他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的祝贺,祝他在新的重要岗位上取得“巨大成就”;表示中方真诚希望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苏关系正常化能得以实现。
     安德罗波夫全神贯注地听完李凤林的翻译后说,中国党和政府派特使前来参加勃列日涅夫的葬礼,他十分感激。还说,相信中苏两国的关系一定会好起来的。
     黄华特使回到下榻的莫斯科大饭店后,高兴地对大家说:“我们今天受到了特殊的礼遇,安德罗波夫总书记同我交谈了三四分钟。他与别国领导人谈话的时间都比较短,大多只有一两分钟。”过后不久,苏联外交部第一远东司的负责官员特地来到代表团住处,同李凤林核对黄华特使与安德罗波夫谈话的俄文记录。苏方对中国特使在这一特殊场合中与苏联最高领导人谈话之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这次到莫斯科参加葬礼的外国代表团多达一百五六十个,党与国家第一把手、政府首脑级别的高级代表团就有四五十个。黄华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相对来说,这个级别并不算高。但苏方在礼宾安排方面,每次都把我特使摆在相当重要的来宾这样一个位置上。这是一种超规格的礼遇,它一方面说明苏共新领导看重中国的分量;另一方面也表明,苏方期待中苏两大党、两大国的关系以此为契机,能逐步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