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张学良20万大军不抵抗,遭举国唾弃,靠什么华丽转身成抗日英雄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东北王张学良像个怂包一样,空有二十余万大军,却毫不抵抗,就全师而退,使东北河山一朝之间尽陷于敌骑蹂躏之下。这怂样,也是前不见古人了。
    所以当时中国舆论界有一个很普遍的质问:有敌不迎击,坐耗人民的血汗而不尽卫国守土天职,关内的东北军于心安否?
    日军侵略东北的步骤,是先辽宁、吉林,攻陷而后再进攻黑龙江省。当时在黑龙江的马占山将军,以绝塞孤军艰苦迎战,算是为东北军赢回了一点薄面。但面对这个不可失之时机,二十余万东北大军仍袖手旁观,按甲不动。

等到龙江陷落、锦州告急,东北各地人民及平素被政府认定为土匪的团体(比如小白龙、老北风等)都纷起组织义勇军,各自为战,使日军疲于奔命。这个时候,大家以为东北军可能将要与日军作最后的搏战了,然而,数旅大军竟又不战而退入关内。
    最善意的想法是,也许东北军还要再等等更好的时机吧。接下来,到了1932年1月28日,发生了上海淞沪抗战。十九路军英勇对抗入侵的日军,风声所播,全国都为之振起。与此同时,东北各地义勇军也借机出动,使日军破位被动。困守东北的将领李杜、丁超等将领,也打响抵御日军之战,极为奋勇。
    这个时候,举国的目光又盯在了张学良身上。

一个叫“彬”的作者,奋笔直书,在一篇题为《质问关内东北军》的文章中说道:关内的东北军,如果还未尽忘其天职,还未尽忘其祖宗丘墓所在的故乡,那么急起反攻,力谋恢复失地,此时已临到最后的时机了!再不奋起,究竟等到何日?究竟等待什么呢?
    等国际联盟的援助吗?等非战公约或九国协约的效力吗?等英美等国的调解吗?等日本自动撤退吗?或者,是等所谓的“满蒙王国”建立政权巩固后再动手吗?
    好像都不是哦。

当时被作为一个例子提出的是,一战中的比利时全境陷落达四年之久,比利时政府借居法国,但仍不屈不挠奋斗,最终复国。相比之下,九一八之后,东北军的实力可谓仍在,而且人民都已自动奋起反抗,这种情况下,张学良一枪不发率领东北军在北平、天津驻扎,怎能不引发民愤?
    有人讽刺说,张学良可以坐视白山黑水之间永令敌旗翻飞,平津的故都歌舞也足令人乐以忘忧,但东北军能保证日军不再进窥平津吗?一旦平津失陷,退让复退让的东北军,究竟将退往何处呢?
    在九一八事变和淞沪抗战的危机时刻,张学良作为一个负面典型,时常被拿来和黑龙江抗战的马占山以及坚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做对比,马占山和十九路军受到人民的拥护爱戴,而张学良则遭到唾弃。

“我们认为军队应该是国家的、人民的,绝对不应作个人的爪牙。国家的与人民的军队,才为人民所拥护爱戴。视全国人民今日爱戴马占山及此次十九路军之热烈,即可证明。甘为个人作爪牙的军队,事实上终将无立足之地。关内的东北军其急起自图呵!”上海《申报》的一篇评论这样说。
    没错,当时的舆论认为张学良将东北军视为自己的爪牙,毫无保卫国家人民之念。
    那个时候的张学良哪里会想到,在后来的历史叙事里,他是金灿灿的抗战英雄形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