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中国军队远征缅甸:配合盟军的“先欧后亚”战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虽然它发生在远东战局的一角,却牵动着太平洋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纵观中国与盟国对日作战战略构想形成及其实施的过程,中国军队入缅在盟军的对日作战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一、打破日军战略图谋,掀开盟军亚洲战场胜利反攻的序幕
     珍珠港事件后,日本南进势如破竹,盟军在东南亚的防御迅速瓦解。一直被视为战略重地的马来亚、新加坡不到70天就遭到毁灭性打击,菲律宾的抵抗也只坚持5个多月,而防务薄弱的缅甸保卫战却坚持了5个半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十万军队的支援。
     日本侵缅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断绝中国外援通道,迫使蒋介石政府就范;直接威胁英属印度,并与德国在中东会师,以缅甸为基地,与英美长期作战。这样,中国战场和缅甸战场在盟国对日作战的战略中占有特殊的战略地位。英国希望中国给予其军事援助,将日军钳住在缅甸,以确保其远东的核心堡垒一一印度,丘吉尔宣称,非有中国的帮助,“无法谈持久的战斗,也无法谈保卫腊戊和仰光之间的铁路线”,[1]“他们在远东的战线就要成为一条没有后方的悬孤”。[2]而美国则认为中国战场与它更有直接的关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纽约时报》即发表社论指出:“中国之战事,即为我等之战事,中国对日本施用压力愈大,则我麦克阿瑟将军愈有战胜之机会”。[3]美国在它无力移主力于太平洋时,特别希望中国能够牵制、消耗日军,防止日本乘机夺取澳洲和整个太平洋;同时,美国也很看重缅甸战场,将它视作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西冀和关系中国战场存亡的关键。因此,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不单具有维持蒋介石政权的作用,而且负有稳定盟国远东重要战区一中国战区和中缅印战区的局面,阻止日本进一步南侵,特别是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的义务。缅甸作为英国在远东的两个堡垒--新加坡和印度的枢纽,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但是在太平洋战争前,英国在缅甸的防务非常松弛。对英国而言,缅甸是印度的前哨,保卫缅甸最根本的是为保印度。在许多英国人看来,缅甸的意义实际在于维持中国的对外交通线,巩固蒋介石政权,那么直接获利的是中国人,更确切地说是美国人,因为缅甸的得失关系着美国在远东的战局和霸权;而对英国,其失陷并不产生牵动全局的重大影响。
     然而,由于中英两国战略的分歧,特别是英国的阻挠,中国军队迟迟不能入缅及早布防,致使中国军队错过了防御部署的有利时机,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但是中国军队作战英勇,屡挫敌锋,给日军以重创,连不可一视的日军也惊呼:“南进以来,从未遇若是之劲敌,劲敌为谁?即支那军队。”[4]在缅甸战场上,中国军队多次给英军以支援,特别值得一树的是仁安羌大捷。1942年4月,远征军新三十八师113团在仁安羌油田解救了7000名英军、500名美国传教士、记者和被俘的英军,并伤敌500余人,中国军队只损失100余人,这一战绩轰动了盟国。为此,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113团团长孙继光都受到了英国政府颁发的奖章。
     缅北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其它战场,尤其是盟军太平洋上的反攻。卡萨布兰卡会议上,马歇尔主张在缅甸采取行动,以此牵制日军,使之无力增援太平洋,中国军队的英勇奋战,正是实现了盟军这一战略。中国军队不仅给日军以牵制,而且给日军以重创。至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全歼日军第十八师团和五十六师团的全部五万余人,重创敌第二、三十二师团,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同时,缅战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日军企图以陆军与美军决战的信心。美军转入反攻后,日军在太平洋上接连道到失败,但日本仍认为失败仅是在海上和空中,而对陆战尚抱信心,缅战以后,日军不得不承认“在缅甸战场上,自夸精锐的日本陆军被他们一向所轻视的中国军队打垮了”,它“给日本军部一个严重的打击”。[5]这对1945年后盟军全面对日反攻并最终取得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支援欧洲战场,有效配合盟军的“先欧后亚”战略
     从盟军总体战略部署看,缅甸战事是盟国“先欧后亚”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是这一战略部署下的重要一役,保卫缅甸既反映了中国抗日战场的要求,也反映了英美等国的基本立场。对中国而言,滇缅公路是中国物质来源的一大命脉,被视为中国坚持抗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从中国自身利益出发,蒋介石表现非常迫切和积极。但同时应该看到,这种迫切和积极从总体上符合盟国共同利益的需要。缅甸失守后,收复缅甸在英美的对日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盟国收复缅甸,不仅可以恢复中印英美的海上交通,而且可以拿它作为太平洋上的反攻基地,收复缅甸,是“真正准备大陆反攻的有利步骤”。[6]尤其美国把取道缅甸,打通中国陆上通道,以中国为依托作为反攻日本的捷径,中国军队第二次入缅就是实现这一战略的。蒋介石认为:“(1)规复缅甸可建立反攻日本之基地,使盟国尔后攻势作战容易;(2)可巩固印度,彻底击败轴心国会师中东之企图;(3)打通中印交通,使美国援华物资大量输入,极早完成中国总反攻之准备;(4)牵制日本陆海空军使不能再行增辟战场”。[7]当然。蒋介石战略的出发点是维护他自己的统治政权,争取更多的美援。但是,在这一根本目的之下,也有其某些程度上针对日军侵缅目的,符合盟军对日战略指导原则的一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