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兽是一个含有贬义的成语,出自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 ▲明《出警入跸图》局部明代文官像 武将一品、二品绯袍,绘狮子;三品绯袍,绘老虎;四品绯袍,绘豹子;五品青袍,绘熊;六品、七品青袍,绘彪;八品绿袍,绘犀牛;九品绿袍,绘海马。因此,人们称文武官员为“衣冠禽兽”,这就是“衣冠禽兽”一词的来源。 明代官服上的禽兽被绣在两块正方形的名叫“补子”的织锦上。使用时将它缝在官员的服装上,前后各一块,所以官员的服装也叫“补服”。 ▲明代文官像 相比蟒、蟒补、过肩蟒、过肩云蟒、百花蟒等,斗牛服和飞鱼服就宽松多了,一品、二品官都可以穿。斗牛服中斗牛的身体与龙也很相似,既有鳞也有爪,就是头部的角向下弯曲,和龙有所不同。而飞鱼则是根据《山海经》中的鳐鱼形象想象而成的,它有蛇的头部,鱼的身子,左右各有一个翅膀。可是到了后来便混乱起来,百官甚至宦官都有穿着飞鱼服和斗牛服的,甚至许多人在绘制这种图案的时候,还有意无意地向蟒袍靠近,嘉靖帝于是下令百官不许擅自使用蟒衣、飞鱼和斗牛服以免发生僭越的事情。 鉴于当时服制出现混乱现象,嘉靖七年时便参照古时玄端服的制度制定了“忠靖”乌纱帽,故用忠靖之名,勉励百官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要忠君爱国,不能有贰心。 ▲明代乌纱帽(山东博物馆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