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唐朝最牛外交官:一人灭一国,借兵一万横扫印度半岛,生擒国王!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中国与印度之间,横亘一道似乎不可逾越的喜马拉雅山脉——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但这不影响两地的“亲密接触”——历史上,两地(国)曾经有过许多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曾经爆发过战争,除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以印度惨败告终外,唐代的那一场中印冲突则更为激烈,唐朝派往西域的使节王玄策曾在异国借兵一万,横扫印度半岛,灭掉印度戒日王朝,生擒国王……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千年前的这场中印之战。

王玄策出使印度记(书影)
    公元641年,就在玄奘在曲女城举办辩经大会的那一年,戒日王一看中国人很牛逼啊,得派人去看看,于是向大唐派出了第一批使节。唐太宗高兴坏了,人家那么大老远来的,还翻过那么多雪山,唐太宗还回了很多礼物。派李义表率使团回访,受到了热烈欢迎。然后派了使节回访,正使叫李义表,还有一个副使叫王玄策,他还是玄奘的老乡,洛阳人。
    丑萌的王玄策
    ▼

总是喜欢抠腰带的李世民
    ▼

到了公元647年,玄奘已经回到长安开始译经了。唐太宗再次派使节访问印度,这一次王玄策成了正使,副使叫做蒋师仁,队伍共有30人。他们首先要去吐蕃,拜访一下大唐女婿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看望刚刚和亲嫁到这里的文成公主,然后继续向南翻过喜马拉雅山,经过泥婆罗(尼泊尔)去印度。
    公元645年的唐朝
    吐蕃和印度戒日王朝
    ▼

松赞干布在西藏历史上就是个战神一样的存在,十三岁继位吐蕃赞普(君主)。据记载他十四岁就开始带兵打仗,迅速平定叛乱,征苏毗,破吐谷浑,灭羊同(象雄),633年迁都逻些(今拉萨),644年统一了青藏高原。
    一身金光的松赞干布
    期待和公主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

其俗谓强雄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赞普妻曰末蒙。……地直京师西八千里,距鄯善五百里,胜兵数十万。国多霆、电、风、雹,积雪,盛夏如中国春时,山谷常冰。地有寒疠,中人辄痞促而不害。
    ——《新唐书·吐蕃传》
    吐蕃势力范围
    和地形图
    真是西藏一霸
    ▼

松赞干布听说吐谷浑娶了唐朝公主,他也要娶唐朝公主,唐太宗刚开始没听说过这哪来的山大王,也没在意。结果吐蕃大军攻打吐谷浑和松州(今四川松潘地区),唐军挨打了,又用计回击了一下。李世民这才又接见吐蕃使者,听说了松赞干布的事迹,想起自己也是16岁开始带兵打仗,18岁开始统一战争,决定两国交好。公元641年,唐朝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文成公主庙(青海玉树)。
    ▼

松赞干布热烈的欢迎了文成公主,为她筑城邑、立宫殿。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涂大红脸,松赞干布就下令不要涂大红脸,自己也换下毡裘,穿上丝绸衣服,还派吐蕃贵族子弟到唐朝去学《诗》、《书》,请唐朝文人去管理吐蕃文档。
    尺尊公主(左)、松赞干布(中)、文成公主(右)
    三个人的爱情生活
    ▼

佛祖12岁等身像
    文成公主带入吐蕃
    现供奉于拉萨大昭寺
    ▼

王玄策应该跟松赞干布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而文成公主在此很少见到大唐的使节,想必也有一场寒暄。除了文成公主外,松赞干布还娶了另一位来自泥婆罗(尼泊尔)的尺尊公主。横竖都是亲戚,又顺路,王玄策那也得去拜访一下。
    佛祖8岁等身像
    尺尊公主带入吐蕃
    现供奉于拉萨小昭寺
    ▼

我们不知道王玄策是从哪里翻过喜马拉雅山的,也许是亚东沟或者吉隆沟,不过后来这条路广为人知,就是茶马古道。当初张骞出使大夏(吐火罗盆地)的时候看到那里有蜀竹和蜀布,问他们你们哪里搞到这些东西的,他们说我们是从印度买来的,张骞才知道印度离四川不远了。
    茶马古道上的四川运茶人
    这个负重量如同特种兵
    1908年
    ▼

红色为茶马古道
    真正的蜀道难、滇道难
    藏道更难
    ▼

茶马古道中的万锦县
    出现了四川与云南两条岔道
    ▼

王玄策这次出使尼泊尔的具体情况史上没有记载,但是《旧唐书》记载了上一次王玄策作为副使跟李义表出使天竺时路过尼泊尔的情况,尼泊尔国王一看亲家的亲家来了,大喜,还带他们观看了一口阿耆婆沴池,可能是火山熔岩池。
    卫尉丞李义表往使天竺,涂经其国,那陵提婆见之,大喜,与义表同出观阿耆婆沴池。周回二十余步,水恒沸,虽流潦暴集,烁石焦金,未尝增减。以物投之,即生烟焰,悬釜而炊,须臾而熟。
    ——《旧唐书·西戎传》
    尼泊尔旅游胜地博卡拉
    是西藏和印度之间
    重要的的贸易中转站
    ▼

从尼泊尔到印度就好走多了,而且是第二次来了,本来应该轻车熟路,不过毕竟文化差异太大,对于王玄策来说,印度简直就是另外一个星球上的。
    厥土卑湿暑热,稻岁四熟,有金刚,似紫石英,百炼不销,可以切玉。又有旃檀、郁金诸香。通于大秦,故其宝物或至扶南、交趾贸易焉。百姓殷乐,俗无簿籍,耕王地者输地利。以齿贝为货。人皆深目长鼻。。。。死者或焚尸取灰,以为浮图;或委之中野,以施禽兽;或流之于河,以饲鱼鳖。无丧纪之文。谋反者幽杀之,小犯罚钱以赎罪。不孝则断手刖足,截耳割鼻,放流边外。有文字,善天文算历之术。其人皆学《悉昙章》,云是梵天法。书于贝多树叶以纪事。不杀生饮酒。国中往往有旧佛迹。
    ——《旧唐书·西戎传》
    印度戒日王朝强盛时期
    ▼

岂料就在这一年,戒日王死了。他手下一个小国的国王阿罗那顺一看机会来了,发动政变篡位了。这时听说大唐派使者来拜访戒日王,还以为大唐来找他麻烦,派了一对人马,王玄策只有三十个人,又是客场作战,根本没法打啊,结果被抓起来了。
    戒日王致敬佛
    属下赶紧帮领导打伞
    ▼

看到一些资料说戒日王病死的,对此我深表怀疑,要是这样的话阿罗那顺怎么会这么紧张呢,《旧唐书》只说“中天竺王尸罗逸多死”,依我看有可能是阿罗那顺直接趁戒日王老了篡位杀了他,才会国中大乱以为大唐找他麻烦,发兵把王玄策抓起来了。
    遣右率府长史王玄策使天竺,其四天竺国王咸遣使朝贡。会,国中大乱,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立,乃尽发胡兵以拒玄策。玄策从骑三十人与胡御战,不敌,矢尽,悉被擒。胡并掠诸国贡献之物。
    ——《旧唐书·西戎传》
    王玄策一看完了,你篡你的位关我啥事啊,反正我们又不干涉内政。这下好了使团全军覆没,连贡献礼物也被抢了,这口气实在咽不下。趁着月黑风高,跟副使蒋师仁偷偷逃了出来,一口气跑到尼泊尔和吐蕃:这小子不像话啊,竟然不把大唐使节放在眼里,咱们横竖是亲家,打我们就是打你们啊,我们大唐远在天边,可你们是邻居啊,这口气忍了以后你们还怎么混?我看他们现在乱的很,只要你们借我一万精兵,我保证把那小子的人头提来见你。
    戒日嘉蒂拉仓库的遗址
    ▼

我们不知道王玄策是怎么忽悠松赞干布和尼泊尔国王的,总之他还真的借到了八千多精锐骑兵,浩浩荡荡杀回了印度,再加上一些反对阿罗那顺的小国,俨然一支联合国军。分裂割据的三哥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不但损兵折将,连都城都丢了,阿罗那顺逃出城外还被蒋师仁抓到了,强大的戒日王朝就这么亡国了。
    大唐——吐蕃——泥婆罗——天竺
    鼎盛大唐对这西南之地
    也感到头疼
    ▼

戒日王朝留下的雕花佛塔
    ▼

玄策乃挺身宵遁,走至吐蕃,发精锐一千二百人,并泥婆罗国七千余骑。玄策与副使蒋师仁率二国兵进至中天竺国城,连战三日,大破之,斩首三千余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阿罗那顺弃城而遁,师仁进擒获之。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头匹。于是天竺震惧,俘阿罗那顺以归。
    ——《旧唐书·西戎传》
    印度战象
    实战作用主要是吓唬敌军
    然而自己更容易受惊
    ▼

就像甘英出使大秦一样,正史关于这件事的记载非常简单,这么大的事件通共不到200字,跟甘英一样我们至今不知道他的生卒年月。可能是王玄策的官位太低,又被同一时期的玄奘盖过了风头。王玄策到底是怎么逃脱的,怎么借兵的,怎么攻城的,怎么班师的,这些细节都没有,也无从猜测。直到几年前有个日本作家叫田中芳树,写了一本小说叫《天竺热风录》,杜撰了王玄策用“火牛阵”击溃印度数万象军和云梯、抛石车的故事,再现了这段传奇。
    《阿尔斯兰战记》也是田中的作品
    背景国家疑似波斯和中国
    日本作家对中国题材的挖掘真强
    ▼

648年王玄策把阿罗那顺带到长安,太宗非常高兴,使节没有给大唐丢脸啊。说老话说得好,不作就不会死啊,要是他不袭击我们的使团,怎么会成为俘虏呢。还给王玄策升了官,10年之后,唐高宗又派他出使了一次印度。
    二十二年至京师,太宗大悦,命有司告宗庙,而谓群臣曰:“夫人耳目玩于声色,口鼻耽于臭味,此乃败德之源。若婆罗门不劫掠我使人,岂为俘虏耶?昔中山以贪宝取弊,蜀侯以金牛致灭,莫不由之。”拜玄策朝散大夫。
    ——《旧唐书·西戎传》
    印度陷入混乱诸邦
    就是这么容易内讧
    ▼

不过话说回来,王玄策私自借兵灭国,虽然看上去彰显国威,也多少有点公报私仇的意思,未必符合国家的总体战略。
    有观点认为,此后印度陷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与混乱,让吐蕃没有了后顾之忧,不久唐蕃同盟的破裂可能与此有关。
    这种报复性的做法更不符合我国今天的和平合作的外交政策。因此历史课本上甘英出使大秦为必考内容,而王玄策的名字找都找不到,只是在近年网络上“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思潮下作为“最典型”案例被扒出来。

另外有学者推测王玄策可能还与唐太宗李世民之死有关,因为他还从天竺带回一个方士,说自己有两百岁,给唐太宗炼了不少丹药,第二年唐太宗就驾崩了。
    是时就其国得方士那迩娑婆寐,自言寿二百岁,云有长生之术。太宗深加礼敬,馆之于金飚门内。造延年之药。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不可称数。延历岁月,药成,服竟不效,后放还本国。
    ——《旧唐书·西戎传》
    继续抠腰带的唐太宗
    疑似爱马仕
    ▼

另外,王玄策还写过一本书《中天竺国行记》,不过已经失传了。只能在《法苑珠林》《释迦方志》中找到引用的片段。据说佛教的“方丈”一词就是王玄策用笏板丈量维摩诘居士的卧室而来。
    敦煌壁画中的维摩诘居士
    现在知道王维·字摩诘
    是哪里来的了吧
    ▼


    从唐朝以来,中国的对外国策思路基本就是以合作为主。毕竟作为一个强敌环伺的大国,地理条件容不得中国太出格地主动出击。王玄策被历史选择性地忽视,也在情理之中。
    但如果是涉及别人侵犯我们的领土,问题性质便不一样了。面对中国这样一个以一人灭一国光荣历史的敌人,侵略者难道不需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能耐吗?

▽ 热文推荐
    ★她,成就了中国甚至世界,却也毁了中国!
    英国乃至欧洲爱喝茶的好习惯,就这样被中国人培养起来了。但在几个世纪中,爱喝茶的欧洲人,却没有人见过一棵真正的茶树。以至于长期以来,他们一直相信:茶树有绿茶树和红茶树之分。绿茶树产绿茶,红茶树产红茶。直到多年以后,一个叫福琼的西方人,告诉了所有的西方人,特别是那些品茗者和植物学家:绿茶和红茶,其二者的区别,只在于制茶工艺的不同而已。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 这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几天, 其中一件大事,一个细节, 一段鲜活的历史, 被屏蔽、被掩埋了!
    三支大军,不多不少,整整百万,是名副其实的“百万雄师过大江”。东路军35万人,由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指挥,在南京浦口至南通的张黄港渡江。中路军30万人,由第三野战军副政治委员谭震林指挥,在芜湖裕溪口至枞阳镇段渡江。西路军35万人,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政治委员张际春、参谋长李达指挥,在江西湖口至安徽枞阳镇段渡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