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微信月活用户已经超过8亿,扫一扫二维码加微信好友也已经成为了人们社交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其实,中国精神也有自己的“二维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和二维码一样,看起来抽象,但其内容扩展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却是具体而又实际的。 因此,如何让更多的人民能扫到这张中国的二维码名片,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是现在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出现过一些争议,例如有网民提出这24个字是“大杂烩”、是“国家禁锢主义”,是“普世价值”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也经历了复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这就更加需要党和国家做好“融入”这篇大文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中,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融入到人民的自觉行动里。 本期求是笔谈就从法制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这四个方面,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以下为原文摘编: 核心要点: ■核心价值观建设是提升国家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的有效途径,重在价值引领;法治建设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强调制度约束;两者统一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通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倡导和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和惩处;通过强化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疏导等方法,融法、理、情于一体,使社会治理的过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从本质上讲,高校是一个“以文化人”的文化机构,校园文化就是时时处处影响师生的“空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浸润、感染、熏陶师生,实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教育效果。 ■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催生出纷繁复杂的网络话语体系,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出了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