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的重要物象,雕像作品,特别是政治人物的雕像,始终被赋予着远超乎艺术作品本身的含义。近日,美国弗吉尼亚州围绕如何处理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将领罗伯特·李将军雕像的问题爆发了尖锐冲突,乃至酿成了严重骚乱。截至目前,此次骚乱已至少造成三人死亡,数十人受伤。骚乱的爆发地,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茨维尔市政府已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长期以来,美国政治最为敏感的一个议题便是种族问题。美国作为“山巅之城”,唯一一次爆发的内战正是因为南北双方围绕废奴问题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以黑人为代表的少数族裔,并未因南北战争中主导废奴的北方胜利而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黑人平权运动的声浪在美国社会从未消失甚至从未减弱。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几乎不可能躲开种族问题的拷问。建国初期关于能否一人一票和当时的黑奴有没有投票权的问题就能够让制宪会议陷入僵局,甚至出现了“五分之三妥协”的结果(有色人种一张票算五分之三张票)。而类似的种族主义僵局在美国社会已经反复循环过若干轮次,两百多年间从未断绝。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才逐步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黑人的平等权利逐步有所好转。不过美国政界迅速陷入了矫枉过正和“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新“怪圈”之中。统治阶级对于黑人的权益补偿,迅速滑入了一味追求“政治正确”的路径之中,诸多优惠性质和补偿性质的措施要么停留于表面,无助于改变部分少数族裔群体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地位落后的结构性原因,要么则是过度强化种族身份属性,将少数族裔再次“划分”成三六九等。几代政府轮转之后,美国的城市中少数族裔聚居区愈发落后,与中产阶级聚居的新郊区默默筑起了一道新的种族隔离之墙。经济基础的巨大差异,加上错误的“补偿”政策,种族问题在美国成为了不可回避的敏感问题。 回顾整个事件过程,抽出事件逐步激化的关键词,我们不难发现,这次骚乱的爆发依然印证了那句老话——“太阳底下无新事”。公共事务、敏感因素、集会示威、暴力冲突乃至骚乱。一环扣一环直至局面完全失控,在弗吉尼亚是这个套路、在弗格森小镇也是这个路数,打开搜索引擎,输入“美国+骚乱”,基本上你找得到的每次骚乱都是这样一个过程。从普遍性上来看,美国的集会示威诱发骚乱已经成为了一个顽疾。但是为何此次骚乱对于美国社会的震动更为猛烈?显而易见,骚乱中冲突双方身份的微妙变化才是其中缘由。 特朗普总统对于此次骚乱的态度格外惹人玩味。特朗普模糊的表态和各打五十大板的意思,对于缓解当前局势和根本解决问题都于事无补。从缓解局势来看,奋而上街的白人右翼团体对于特朗普的期待本就是建成符合他们预期的“美国的伟大复兴”,而现在特朗普却对他们“奋而自救”的举动态度消极,对他们被“羞辱”的现状与悲观的未来视而不见。特朗普在保守势力当中的支持度势必下降。而对于更多的少数群体,“限穆令”言犹在耳,各打五十大板的总统讲话只会是火上浇油,少数族裔的恐慌,甚至逆向歧视再次死灰复燃,特朗普面临的国内撕裂只会更加严重。而特朗普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族群撕裂问题,也是难于登天。族群撕裂的本质是美国长期以来,精英阶层对于少数族裔群体的貌合神离。少数族裔以为自己选出了为自己代言的奥巴马总统,实际上选出的却是黑皮白心的传统精英阶层代言人。少数族裔的地位仍然难以得到根本改变。而精英阶层却可以继续以“黑人总统”的出现继续自我麻痹。长此以往,美国社会的族群撕裂非但难以弥合,只能愈演愈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