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淮海战役中黄百韬与邱清泉是被击毙还是自杀?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核心提示:杜聿明不禁对七年前杨廷宴“生动真实”的汇报心生疑窦。杨说刘镇湘死了,陈士章不知下落,而现在刘、陈都活得好好的,那么黄百韬是否真的“自戕”了呢?
    文章摘自《党史博览》2009年第8期 作者:夏继诚 原题为《淮海战役中黄百韬、邱清泉死因之谜》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进行的淮海战役,经过66天激战,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以60万人战胜国民党军80万人,全歼国民党军第七、二、十二、十三、十六兵团等5大精锐兵团,被毛泽东称为“南线战略大决战”。
    在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第七兵团中将司令官黄百韬和第二兵团中将司令官邱清泉,到底是被击毙的,还是自杀的呢?
    中共确定黄百韬兵团为第一个攻歼目标。但战役前一天徐州“剿总”还不知道共军的主力在哪里
    1948年9月24日,华东野战军攻打济南的战役行将结束,粟裕却在起草电报,向中央军委建议举行淮海战役。第二天,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即复电,同意举行淮海战役,并明确指示战役的第一个目标是歼灭位于陇海铁路东段的黄百韬兵团。
    
    黄百韬,字焕然,1899年9月9日生于天津。他祖籍广东,有人将他归于粤系。他早年在北洋军阀部队里当过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1928年随张宗昌部加入国民革命军。由于他没有上过黄埔军校,并非蒋介石的嫡系。
    淮海战役开始前,黄百韬的第七兵团下辖第六十三、六十四、二十五、一○○军等4个军。战役刚开始,又增加了从连云港撤出的第四十四军。5个军的总兵力约有12万人(也有人说近15万人)。
    1948年11月5日上午,国民党徐州“剿总”召开了一次绝密的高级军事会议。从南京赶来的参谋总长顾祝同亲自参加,国防部作战厅中将厅长郭汝瑰和“剿总”少将参谋长李树正报告了当前双方态势及下一步作战计划。
    会上,李树正的判断是:共军刘伯承部主力东移,陈毅、粟裕部主力南下,有强迫国军“在徐蚌地区决战的可能”。
    邱清泉站起来反驳说:“据我们侦察,共军……有五个纵队先头已抵曹县、成武、砀山……敌人有向我兵团发起进攻的可能。”(邱兵团时在徐州以西、鲁西南地区)
    黄百韬不同意邱清泉的话,站起来反驳说:“据我判断,敌人有首先向我兵团发起攻势的可能。”
    邱清泉是个性急好胜的人,岂肯认输,他听了黄百韬的话,马上顶了回去,说:“我们用不着争论,打起来再看谁说的对。”
    正当国民党徐州“剿总”争论不休的时候,华东野战军十几个纵队从不同方向疾进,于第二天(11月6日)即对黄百韬兵团形成了包围态势,淮海战役正式打响了。
    黄百韬预见到邱清泉不可能做到“胜则举杯相庆,败则出死力相救”
    黄百韬从徐州回到第七兵团兵团部驻地新安镇后,于11月6日上午召开军、师长会议,要求各部队迅速向徐州转进。
    当天晚上,黄百韬与南京派来的“总统战地视察官”李以劻少将以及第九绥靖区中将司令官李延年(后任第六兵团司令官)作了一次长谈。黄百韬说:“现在兵团战略位置非常不利,在新安镇则孤立无援,如侧敌西进,到不了徐州就会遇敌。徐州工兵团迄今未来架设运河桥梁……国防部作战计划一再变更,处处被动,正是将帅无能,累死三军。这次会战如垮,什么都输光了,将来怎么办?国事千钧重,头颅一掷轻,个人生死是不足惜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