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痛失英才:蒋介石一句什么话令林彪牢记数十年(8)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根据国共双方的安排,1942年9月15日蒋介石在西安会见林彪。14日,林彪从延安出发,谁知天公不作美,一场暴雨让林彪乘坐的吉普车抛了锚,这一耽搁不要紧,西安城里恼坏了蒋介石,15日等了一天不见林彪踪影,他冷着脸对胡宗南道:
     “我看林彪有点不识抬举了,我和他毕竟是师生,又兼领袖与部下的关系,却是这般地不懂道理,让长者尊者候他这个晚辈。”说着,拂袖而去:
    “让林彪去重庆见我吧。”
     直到17日,林彪才气喘吁吁赶到了西安城。胡宗南见面就埋怨:“你们怎么搞的?做事拖泥带水,也没个准信。校长日理万机,却在这里白等了一天,昨天才去了重庆,那脸色可不好看。”
     林彪这次误事不小,蒋介石得理不让人,林彪再求见,他却搭起了架子。陈步雷在一旁劝道,国共和谈事大,不要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蒋介石十分认真地说:
     “布雷先生是忠厚人,迂夫子,不懂得人性复杂。林彪少年得志,十分狂妄,我现在就是要冷落他一阵,煞其锐气,否则更不知天高地厚,目无余子了。”
    直到十月中旬,蒋介石才答应会见林彪。
     那一次会面是在重庆曾家岩张治中的公馆“桂园”,后来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也曾下榻于此。林彪由张治中领进了客厅后不久,蒋介石步履从容地从另一道门走了进来。待林彪向他敬过了礼,他一摆手:
    “都是自己人,不用客套。十几年了,师生见面不容易啊。”蒋介石说。
     林彪连忙解释上次失约的原因。蒋介石又是一摆手:“不要紧的,你是我的学生,不要说因故失约,就是再有些什么,我也不会放在心上的。你今天来,有什么话尽管讲,文白(张治中字)也不是外人,当年在黄埔,他也是你的老师。黄埔一系,同根相连嘛。”
     林彪带来了毛泽东的意见,也就是说要加强国共之间的合作。他从大革命的历史说起,论证了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道理。有事实,有根据,有分析,措辞恰当,要言不烦,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一口气讲了半个钟点。
     蒋介石心中暗暗吃惊,在他的印象里,林彪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是个比较单纯的军事人才,并不热衷于政治。现在观来,这个人深藏不露,不仅有相当好的口才,而且对政治也不陌生。“当代韩信”,他又一次想起对此人的评价,而且越来越感到这个评价非常的符合林彪本人。
    林彪也在琢磨着蒋介石,他这次来见蒋,也有想探探口风的意思。
     于是,他也板起了面孔,向蒋介石传达了中共的意见,国共双方的合作必须真诚坦荡,不要一门心思搞摩擦,甚至不惜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如去年发生的皖南事变。如果国民党一意孤行,那共产党也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林彪这番话倒也义正辞严,让蒋介石听得不耐烦:“虽然说你是我的学生,不妨直言,但有些问题不能一蹴而就,而且很复杂,需要慢慢讨论。好了,今天就谈到这里,我今后再约你谈一次。”蒋介石就这样将林彪打发了。
     在重庆的这段日子,林彪没有闲着,遍访党国要人,这其中许多都是从黄埔出来的。一者,他要完成延安赋予他的使命,二者也想了解一些情况。对今后中国政局的走势现在谁也看不明白。
     国民党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接待了林彪,他对林彪很客气,“你们四期生人才多啊,比如胡琏、张灵甫啊,还有你们共产党中的郭化若等等,林师长当然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了。可惜啊,你们进校的时候,我正带着军队驻防汕头,对你们缺少关心,真愧为人师啊。”
    林彪又恢复了往日的沉默寡言,只是淡淡一笑。
    他对陈诚的态度就不同了,因为陈诚是蒋介石手下的第一爱将,所以他的态度很谦恭。
    陈诚却陡然想起了草台冈大败,于是没好气地说:
     “你们共产党就是不可理喻,蒋校长是国际共认的中国领袖,你们偏偏要捣乱,想自立为王。别人且不说他,你林彪也是从黄埔出来的,为什么还要和校长作对?”
     陈诚的这种咄咄逼人,让林彪气得牙痒。知道与此人多说无益,于是告辞而出。心中却已经发了狠,有朝一日战场上见,他是绝不会手下留情的。
     再一次与蒋介石见面,林彪再也没有好脸色,公事公办,他向蒋介石提出了中共的主张,据理力争,丝毫不让。蒋介石一时弄得很狼狈,顾左右而言他:“林师长不常到重庆来,这儿有不少名胜的,可以去散散心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