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在苏联生活了3年,这3年正是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年代,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壮大的3年。
林彪在苏联的情况,至今仍很少见到史实性的文字记载,可信的材料也凤毛麟角。流传的是大量以讹传讹的故事。曾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人员的赵研极的回忆算是比较可信的材料之一。他这样回忆说:
我第一次见到林彪,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平型关获得第一场大胜仗的一两年后,时间是1940年,地点在莫斯科。我陪苏俄友人去看我这位中国同胞。这位年轻将领早在长征和抗日战争期间就名声大噪,我得尽力压抑我的兴奋不安的感觉。
他苍白而脆弱,一副学者般不禁风的身材。身穿灰色法兰绒制服,脸上绽放谦逊的笑容,要不是他那副又黑又浓的眉毛和沉着果断的眼神,根本难以相信这个在俄式壁炉前伸手欢迎我的年轻人,就是中共赫赫有名的将领林彪。 那次见面以后,我和林彪在莫斯科建立了关系。由于他负责中共和俄共之间的联络,也成了我的上司。 斯大林对林彪礼遇有加是显而易见的。他享受的是最高特权生活。他在努力研究“作战要领”时,可以经常会见苏俄一流理论家。
另据林彪黄埔的二期同学徐介藩对师哲谈到:林彪在苏联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他根本不愿与林接触。林彪并没有什么病,却一直住在苏联休养,而国内的抗日战争又那么紧张、激烈,所以斯大林对此是有些看法的。
在“文化大革命”中一些红卫兵小报发表了许多关于林彪在苏联时的各种传说,绝大多数无稽可征,无案可查。基本是吹嘘“副统帅”的英雄事迹。
比如说,斯大林曾征询林彪对法国马其诺防线作用的看法,当时大多数苏联元帅和将军都坚信马其诺防线坚不可摧,但林彪却不以为然地说,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用的时候,它是钢铁长城,无坚不摧;没用的时候,它是一堆垃圾,不值半文。只有正面攻打马其诺防线,防线才会起作用,如果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从侧翼作大规模迂回,马其诺防线就会毫无用处。在中国苏区的反“围剿”作战中,我们红军经常使用这样的战术。据说当时斯大林和苏军领导人都认为这种想法过于离奇和不合常规,但几个月后当德军的坦克突击集团绕过马其诺防线,以闪电式的攻势直插法国腹地时,斯大林和他的将军们才大吃一惊,服膺林彪的判断和预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