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回忆同林彪结识的水南、值夏战斗时,他写道:我说他(指林彪)无品质的人,我说他无修养的人,我说他无气量的人,我说他没有共产党道德的人,为什么如此呢,说他不(无)呢?
在汉口东北郊,紧靠跑马场的地方有一座白色大楼,解放战争时期,是国民党的华中“剿匪”司令部,白崇禧就在这里办公,当地老百姓有时就把它叫做白崇禧楼。解放后这座楼成为中南军区司令部所在地。1954年6月7日,这座大楼旁的一座两层小楼突然失火。当救火人员冲入被反锁的楼内时,发现软禁在这座小楼内的一位中年男子已经去世。
死者就是在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鼎鼎大名的中共名将陈光。在战争年代,他是人民军队将领的群星中十分耀眼的一颗。但在建国以后却默默无闻。
抗战时期美国着名作家史沫特莱采访朱德后写了一本书《伟大的道路》,该书的中译本在谈到朱德1928年初率南昌起义余部到达湖南宜章,准备发动湘南起义时,有这样一段话:
进入宜章县境,离县城没有多远,他遇到一队农民自卫队,大约有几百人之众,为首的是一个18岁青年,名叫陈GUANG。他说,他一家人除了自己外,都已被地主杀掉。自卫队其他人的身世有的和他一样,有的也差不多。陈GUAHG———在1937年已是八路军的师长———把他们组织起来,带领他们袭击“土豪劣绅”的碉堡式的宅第。自卫队现在参加朱德的队伍来了。
陈GUAHG何许人也?译者闹不明白,去请教党史专家。当时,党史专家研究的结果认为可能是陈赓。陈赓是湖南人。于是,译者便把陈GUAHG译成了陈赓。陈赓在一二九师当旅长,于是译者在师长后面又来了个脚注:“应为旅长。”其实,这位陈GUANG并非陈赓而是陈光,那个“应为旅长”的脚注自然也是不对的。当朱德向史沫特莱谈自己的经历时,陈光(从1938年3月开始,而不是1937年)已经是鼎鼎大名的第一一五师的代师长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