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前,7月2日,周恩来通过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转告斯大林,中国准备在东北集结3个军,以便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斯大林于7月5日通过罗申转告周恩来:“我们认为,在敌人越过三八线时,集中9个中国师于中朝边境以便志愿军入朝作战是正确的。我们将尽力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斯大林这里就使用了“志愿军”的名称。 8月上旬,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朝鲜局势时,毛泽东主席曾说,对于朝鲜,我们是要帮助的,要以志愿军的形式进行帮助。
8月13日,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在边防军军事会议的报告中,讲到边防军将来可能到朝鲜作战时说:“到朝鲜去是以志愿军的名义出现,穿朝鲜服装,用朝鲜番号,打朝鲜人民军的旗帜,主要干部改用朝鲜名字。这样处置,可以使朝鲜人民喜欢,又很策略。”(作者看到的这个报告是原件复印件)9月以后,在边防军部队中已陆续公开进行了可能到朝鲜作战的动员,“志愿军”一词不但出现在各军师团办的小报上,而且出现在许多连队的墙报上。
此外,10月1日斯大林在接到金日成、朴宪永联名请求苏联直接出兵援助的求援信后,给苏联驻中国大使转毛泽东或周恩来的电报中建议中国出动军队援助朝鲜,并说“中国部队可以志愿者身份出现”。这里用了“志愿者”。10月2日,毛泽东起草致斯大林但没有发出的电报正文第一句就说,“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部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而此时中共中央尚未开会研究出兵抗美援朝问题,中共中央最高决策层尚未研究,毛泽东恐不会就这个问题去征求民主人士意见。
据此看来,赴朝鲜作战时使用“志愿军”的名称,至少是在7月7日讨论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国防会议上就是明确的,7月7日讨论组建边防军,只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战略上未雨绸缪的准备,还不是决策出兵,因此,毛泽东这时更不会去征求民主人士的意见。至于聂荣臻在7月7日报告中使用“支援军”一词,可能是对“志愿军”一词的音同字误,并且这个报告是中央军委作战部整理的。10月8日,毛泽东签署的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也是中央军委作战部起草的。有的着述说的毛泽东听了黄炎培的建议,将“支援军”改为“志愿军”就是指这份电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