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抗美援朝时鏖战17国军队震慑对手数十年(15)

苏珊·赫尔姆斯则反对美国制造一个强大的假想敌。她说:“或许当我们怀有的‘他们都要攻击我们’的恐惧被扫进历史垃圾箱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文明的国家。”
戴维·麦克科尔德说,我们从朝鲜战争应该汲取的教训是,囿于一种思维定式而不顾及其他是很危险的。不管是在政治、经济、投资领域,还是涉及人际关系及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我们需要广泛阅读与学习,同时考虑其他的可能性及思考方式。尤其是经理人员或政府官员,他们的态度和行动影响到很多人的生活,应该将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进行比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了望》文章:寻找“抗美援朝” 穿越60年的硝烟,历史在这里定格,供后人凭吊和追缅文/《了望》新闻周刊记者董瑞丰
实习生丁慧娜7月8日,北京市复兴路9号,军事博物馆。依着时间顺序走过历次战争纪念馆,也穿过喧腾的人群,大楼四层东头的展厅格外安静。透过虚掩的大门,依稀能瞥见“抗美援朝”的字样。 仿佛历史刻意在这里屏气凝神。 “整修内部,暂停开放。”工作人员指了指门口的公告牌:“展品都陈列好了,就等领导审查完毕,下周就能开放。”
这个始建于1995年的展馆,经过2000年-2007年的对外展出后,悄悄转入重新布展。此后,“撤馆疑云”一度在互联网上掀起轩然大波。 质疑,愤慨,也有泰然处之。还有人重温了这段粗缺疏离的历史,激起埋藏心底的最朴素的情感。 惜乎?幸乎? 无论众说怎样纷纭,曾经的光荣永不逝去。穿越60年的硝烟,历史总会留下一些定格,供后人凭吊和追缅。 老兵纪念军博的官方网站上,仍留有抗美援朝战争馆过去的陈列内容简介。
根据介绍,该馆从1995年开始筹办,1999年10月筹建完毕,内部预展。2000年10月,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50周年而正式对外展出。
其时,展馆陈列面积1300平方米,展出历史图片近300张,文物900余件,其中“既有毛泽东、金日成、彭德怀等领导人亲笔签发的有关文件与使用过的物品,又有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生前留下的宝贵文物,同时还有大量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的珍贵历史文物”。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