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却又尚未出嫁一般叫做“待字闺中”,这是指什么意思呢? 其实,“待字”与古代人取名字的礼俗有关。在古代,名与字是分开使用的,古人只有到了成年之后才能取字。《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 这里的“ 冠” 指的是古代男子的成人礼,意思是说男子长到二十岁举行“结发加冠”的成人礼的时候,就要取“字”,这是对成年男子的尊重和避讳,以后大家就不能直呼其名了。而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又叫上头、上头礼,即改变幼年的发式,把头发盘起来, 插上簪子, 以此代表成年了, 也要取“ 字” 。有了“字”,就表示已经成年,标志着到了嫁人的年龄,所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字”就有了出嫁的意思。那么女孩待嫁也就叫做“ 待字闺中”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