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中俄密约》是怎么泄露的?谁做出这一壮举的?(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1903年,沈荩从贵族口中得知中俄两国要签订密约的消息后,决心在签约之前把密约内容昭示天下。经过多方努力,沈荩最终通过政务处大臣王文韶之子搞到了《中俄密约》草稿的原文。沈荩迅速将《中俄密约》草稿寄给了天津英文版的《新闻西报》。《新闻西报》收到后当即原文刊登。随后,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纷纷转载,日本新闻界还专门为此出了一期号外。
    《中俄密约》的内容公之于众后,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全国人民群情激愤,进一步促进了全国范围内革命运动的深入开展,清政府则陷入了非常难堪的境地。在国内外强大舆论的压力下,清政府不得不放弃签订《中俄密约》的计划。
    《中俄密约》泄密后,清政府立即派人全力侦察密约泄露的原因。此时的沈荩非但没有躲避清政府的追查,反而提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联络李莲英,干掉慈禧太后。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两个最要好的朋友——旗人庆宽和前翰林吴士钊。那知庆宽和吴士钊得知沈荩的想法后,深感不安,决定联合向慈禧太后告发沈荩。1903年7月19日晚上,毫无防备的沈荩在北京寓所里被捕。
    沈荩被捕后,知道清政府绝对不会放过自己。遂做《绝命诗》四章,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狱中铁锁出郎当,宣武门前感北堂。菜市故人流血地,五忠六士共翱翔。今年三十有一岁,赢得浮名不值钱。从此兴亡都不管,灵魂归去乐诸天。”
    审讯期间,沈荩毫不讳言自己的言行。本来因光绪皇帝出生在六月(阴历),故六月被称为“万寿月”,“例不行刑”,加之当时清政府正在操办慈禧太后生辰庆典,但慈禧太后还是下令将沈荩“斩立决”。后因惧怕行刑会影响“庆典”,慈禧太后这才发布谕旨:“着即日立毙杖。”
    7月31日(阴历六月初八),刑部大堂8个狱卒手拿特制的大木棍,准备行刑。沈荩面对狱卒,大声说道:“快些了事!”于是,8名狱卒轮流捶打沈荩的四肢和背部,时间长达4个小时之久。沈荩被打得血肉横飞,“骨已如粉”,其状惨不忍睹,但沈荩自始至终“未出一声”。这时,堂司以为沈荩已死,下令停止捶打。不想这时沈荩用微弱的声音说道:“速……用绳绞我……”见沈荩还没有死,堂司又下令“以绳勒其颈,而始气绝”。
    清政府以酷刑处死沈荩后,国人沉痛悼念。革命派办的报纸《中国日报》发表唁文说:“沈君之死,鬼神为之号泣,志士为之饮血,各国公使为之震动,中西报纸为之传扬。是君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当年9月,章太炎先生以义愤填膺的心情在革命派的报纸《浙江潮》上写了一首沉痛悼念沈荩的诗《狱中沈禹希见杀》:“不见沈生久,江湖知隐沦。萧萧悲壮士。今在易京门。魑魅羞争焰,文章总断魂。中阴当待我,南北几新坟。”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在他所写《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中引用了章太炎先生的这首诗。
    沈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殉职的新闻记者,年仅31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