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8日黄昏,一艘外表破旧的海军军舰接到海军司令桂永清的密令后,停泊到了上海外滩中央银行附近的码头旁边。中央银行附近的街道,宪兵队奉汤恩伯的命令,临时戒严,过往的行人、车辆必须绕道而行。是日午夜,在一片细雨蒙蒙中,一群由海军士兵化装而成的民工进人中央银行,不声不响地将一箱箱黄金运上了军舰。凌晨4时许,装运完毕,这艘军舰驶出吴淞口,以最快的速度向东南方向驶去。20日中午,这批黄金运抵台湾基隆港,台湾省主席陈诚亲自布置人马负责卸运、清点,将它贮藏在台湾银行的保险库里。这日晚上,俞鸿钧接到陈诚从台湾打来的电报:货已收到。俞鸿钧放心地舒了口气,随即电告蒋介石。随后几天,还是这条军舰将中央银行的美钞、银元从上海运到了厦门,有的放置几天后才运到了基隆。在厦门,这批硬通货由蒋介石的亲信负责看管,最后一批银元运往台湾时,海军司令桂永清亲自押运。库存黄金运到台湾后,蒋介石看着清单,突然想起还有一箱珠宝存放在中央信托局,当即命令侍奉在自己身边的蒋经国迅速办理此事,将它运抵台湾。这箱珠宝多半系日军侵华期间,汉奸走狗们非法搜刮而来的,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返都南京,对汉奸们进行了逮捕、收审,没收其财产,珠宝落入蒋介石政权手中。蒋经国在上海“打老虎”时,知道它的藏处,所以蒋介石让自己的儿子去办理这事感到放心、安全。蒋经国领命后,迅速潜入上海,然而很快其行踪和目的就让李宗仁的手下侦察得知了。李宗仁立刻下令中央信托局妥善保存,没有他的手谕,任何人都不得动用,并将保管这箱珠宝的人调到香港。蒋经国无功而返,就劝说蒋介石:“据所知道的情形,这一箱珠宝已经用了不少,剩余的东西,仅值二三十万美金,我们何必为此区区之物,同人家伤和气”。蒋介石听了,非常生气,指责蒋经国道:“你懂什么,到了台湾,当军队粮切发不出的时候,就是一块美金也是好的!”蒋经国被斥责得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只得再作努力,但最终还是没有把珠宝取出来,蒋介石为此很不高兴。“无粮不聚兵”,蒋介石尽管已经“下野”,但却操纵着国民党的兵财大权。随着南京被人民解放军占领,战火燃至江南,此时国民党四分五裂,人心惶惶。没有硬通货压阵,金融秩序更加混乱,李宗仁只得抛洒金圆券抵挡,但无济于事,反而抱薪救火,加剧了通货膨胀。4月22日,也就是蒋介石偷运黄金到台湾的两个月之后,李宗仁飞到桂林,准备到广州找孙科协商政务,孙科致电给他,要李宗仁拿出钱来才能好办事。李宗仁苦笑之后,只得与蒋介石联系,索取运到台湾的国库黄金,并再次要蒋介石不要过问国事,早日出国。蒋介石对李宗仁的建议厌恶之至,致函何应钦,请他代转李宗仁,其中对黄金一事作这样的说明交待:“前在职时,为使国家财富免于之劫持,曾下令将国库所存金银转移至安全地点;引退之后,未尝再行与问。一切出纳收支皆作常规进行,财政部及中央银行簿册俱在,尽可稽考。任何人亦不能无理干涉,妄支分文。”李宗仁在蒋介石那里碰了软钉子,仍不罢休,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直接致电陈诚,命令他与财政部配合,将运去的黄金送到广州,由政府支配。陈诚依蒋介石的指示,对此阳奉阴违。一会儿说风大浪高,航运不便,一会儿说即使运到大陆也不安全,敷衍了事。李宗仁催急了,陈诚干脆充耳不闻,置之不理。蒋介石退到台湾之前从大陆带去了多少美元、黄金、银元?据有关资料显示:“外币约合8000万美元,黄金92万两(其中属蒋介石私人贮藏的有2万余两),银元约3000万元。此外,此时的宋孔两大家族也偷偷地把他们在大陆搜刮的财富近20亿美金(80年代的价格)存入美国的花旗、大众银行。”蒋介石这些运往台湾的财富是从哪里来的?“人民的血汗”,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推行所谓的“币制改革”,勒令国民交出私藏的黄金、美金、银元兑换成“金圆券”,不惜采取军事和特务手段强行索取、没收,不交的甚至被抓去坐牢、杀头。不少老百姓辛苦了一辈子、甚至是几辈子攒下的硬通货一夜之间变成了印有蒋介石头像的面值为50万、100万不等的纸币。而随着战局的紧张、银根的收缩,这些“金圆券”一夕之间狂跌几倍、几十倍,甚至千倍,老百姓欲哭无泪,这也是国民党政权不得人心,最终垮台的原因之一。蒋介石运往台湾的这笔钱财,在今天看来兴许不算大数目,但对当时台湾的750万人口,对当时的金、银、美钞的实际购买水平而言,却是一笔巨额财富。正是靠着它,蒋介石才稳定了台湾的金融,控制了物价的上涨,支付了150万文武职员的工资、军饷,一句话,稳了当时的军心、民心。当然,蒋介石把它的作用看得更大,认为这是“反攻复国”的资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