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员在西安市长安区发现一座唐代墓葬,专家推断,墓主人为西汉名将李广的后人李承嘉。此次发现的墓志记载,墓主人曾获赐免二十死的“铁券”。 据了解,铁券是封建时代皇帝赐给功臣的一种特别证件,获得者可以免除刑罚或死罪。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邢福来介绍,这座墓葬里发现了五六处明显盗洞,壁龛里出土少量陶俑。墓室保存情况较差,出土有残缺壁画。 根据墓志记载等推断,墓主人为西汉名将李广的后人李承嘉,曾任户部尚书。 邢福来说,从墓志记载上看,唐中宗曾经赐他铁券,免十死。武则天听说他免十死以后,又给他加了再免十死,足见此人深得皇帝喜欢和信任。 据介绍,李承嘉由于性格耿直得罪了不少官员,晚年被调任到今广西一带,因为水土不服死于他乡,一年后迁葬到今西安。 铁券的历史沿革: 铁券,是中国封建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也叫免死券。因为封建社会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圣旨便是法律,所以,铁券也便负有特别的法律效用。 中国古代“丹书铁券”制度始于汉代。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帛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契”,即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信守的凭证。“丹书、铁契、金匮、石室”,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以金为匮,以石为室,将皇帝与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写在“铁券”上,装进金匮藏于用石建成的宗庙内,以示郑重和保证“铁券”安全。当时,“铁券”还无免罪和免死等许诺,仅作为一种加官进爵、封侯纳地的凭证。 当时因用丹砂将券文之于铁制的契券上,故称“铁券”,亦称“丹书铁券”或“丹书铁契”。而唐以后则主要用金填字。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北魏孝文帝颁发给皇室宗室、亲近大臣的“铁券”是作为护身防家之用。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代,颁发“铁券”已较为普遍。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赐予“铁券”,也给宠宦、宦官颁发“铁券”。到宋、元、明时期,“铁券”颁赐逐渐趋于完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