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资阳市沱东新区的一处工地上,工人在修绿化带过程中发现了一座东汉崖墓。经考古人员调查,崖墓中的三座陶棺只有一座保存完好。有关古墓的更多细节,需等考古人员进一步研究。 8日中午,正在现场进行考古发掘的雁江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周永东说,这座古墓初步断定为东汉末年的崖墓。此墓为两室墓,室内面积约20平方米,在其中一个墓室里还出现了一个形似灶台的石墩。墓中共有三座陶棺,疑似合葬墓。其中两个已经遭到不同程度损毁,有一座陶棺保存完好。陶棺长约两米,宽近半米,高约半米。 周永东告诉记者,根据考古发现,完整的陶棺坐落在两室崖墓的内侧,外侧墓室连接几米长的墓甬道,墓是在一块完整的石头上凿出来的。从现场发现的痕迹来判断,该墓室在很久以前已经被盗,暂没有发现陪葬品。根据墓葬形制及发现的汉砖等线索,判断为东汉崖墓。 据介绍,古墓被发现的地点是资阳市沱东新区的一处建筑工地上。当时,工人正在为宾馆修绿化带。4日中午,资阳市相关文物考古人员接到线索后,立即进行了现场查看。如今,现场已经拉起了警戒线,避免围观群众靠近对古墓造成损坏。 有关古墓的更多细节,需等考古人员将陶棺出土后才清楚。考古专家表示,这座墓葬,对于研究东汉时期四川中部地区的墓葬制度、社会习俗、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一定意义。 据介绍,资阳早在汉武帝时代就设置了县。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资阳累计已发现百余座东汉崖墓。周永东说,资阳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发现上百座东汉崖墓并不奇怪,这些墓大多是在半山腰上经开凿洞穴形成。“经考古系统发掘的有10余个东汉崖墓,但东汉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古墓保存完好的很少。” 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资阳市雁江区资溪村11组、小地名为“兰家坡”的地方发现汉代墓葬,并出土了汉代青铜车马。 拓展内容:崖墓相关内容 崖墓,俗称“蛮洞”,是汉代流行于岷江流域的一种仿生人住宅、凿山为室的墓葬形式。《后汉书·冯衍传》载:“凿崖石以室兮,托高阳以养仙。”这是崖墓最早见于文献的记载。到唐宋时期,因其年代久远,时人不识,崖墓又被附会成了修仙炼丹的“神仙洞府”。南宋大诗人陆游指崖墓为“古得道之人藏丹之所”,因此,崖墓又被蒙上了幽秘神奇的色彩。 还有一种依山为陵的陵墓也被称为崖墓,在汉代就有一些王陵是崖墓,如河南永城芒砀山梁王墓。一般认为,这种崖墓作为帝陵兴起于唐朝,采用者以唐太宗李世民为首,其昭陵玄宫地就是开凿了陕西省礼泉县境内的九嵕山而就。其后唐诸帝多兴师动众,将附近风水上佳的山体都凿空了,其后的乾、定、桥、泰、建、元、崇、丰、景、光、章、贞、简等十三陵也都是这种类型的“崖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