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图】宝应学宫遗址发掘出罕见清代间“龟驮碑” 距今约有三百年历史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据报道,宝应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宝应学宫遗址(县城中小学围墙外)发掘出清代康熙年间“龟驮碑”,该物由碑座、碑身和碑首三部分组成。其中,碑座类似龟状石刻,全长约2.05米,宽0.98米,高0.54米,重约1500公斤,在全国同类文物中实属罕见。该龟前足紧收,伸脖抬头,栩栩如生,头顶、眼睛、耳朵以及背部的卷云纹清晰可见,十分生动,其周边雕刻有盘龙纹饰,线条流畅,栩栩如生。碑身通高2.1米,宽0.83米,厚0.24米,刻有“重修儒学碑记”铭文,碑文记载“清康熙五十六年十月上浣之吉”(即公元1717年十月上旬吉利之日)。经考古研究,该“龟驮碑”造型雄伟、古朴,雕刻精细,该距今约有300年历史,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据史料记载:“龟驮碑”的“龟”为龙生九子之六,名霸下,又名赑屃(bìxì),形似龟,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在龙子的各类说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
    此次,赑屃驮“重修儒学碑记”出现在宝应学宫遗址,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宝应学宫,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明永乐十九年,高昭京试得中,成为宝应历史上第一位进士,以后明清两朝共考中进士54人,举人202人,贡生502人,尤其是状元王式丹、榜眼季愈、探花朱士彦,使一县之内三鼎甲俱全,历史罕见,为纪念此盛事,在学宫特建鼎甲坊。
    从宝应学宫走出去的数百位在外为官者,如仲本、朱应登、乔可聘、朱士彦、刘台拱、王懋竑、成肇麟等,无一不是政绩非凡、清正廉明,为学宫争得了无上的荣耀。康熙南巡、乾隆下江南,路过宝应,都曾到学宫巡查。少年周恩来在宝应期间,也曾到过学宫学习、游玩,在这里留下伟人不平凡的足迹。
    据有关专家分析,石龟驮碑的发现对当时清朝官员激励制度和宝应学宫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实物证据,也将300多年前雕刻工艺呈现在人们面前,为雕刻艺术史的研究提供了实例。赑屃背部留有安放石碑的凹槽,文物部门将文物复原组合为石龟驮碑,立在原址加以纪念保护,下一步将对该文物作进一步的保护、展示与研究。
    拓展内容:龟驮碑的基本简介
    龙虎殿后门,但见石栏蹬道两旁对称耸立着两座赑屃(bìxì)驮御碑亭,坐落在亭台之上,为明永乐年间敕建,1998年10月修复如初。亭为重檐歇山顶式屋顶,红墙翠瓦,四方各开拱门一孔,亭内置赑屃驮御碑。碑文分别为明成祖《下大岳太和山道士》、《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与玉虚宫碑文同)。 赑屃的形态与玉虚宫一样。赑屃驮御碑亭俗称“龟驮碑”。净乐宫、玉虚宫、五龙宫、南岩宫、紫霄宫总共有赑屃驮御碑12座,体型之大,造型之美,世所稀有。碑文记载明成祖大建武当及明世宗重修武当等情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