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南昌汉代海昏侯墓文物保护工作进展顺利,百余件青铜器已修复完成,出土竹简加固完成,正在等待文字释读。 记者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青铜器修复实验室看到,一批已修复完成的青铜器正在等待移送文物库房。青铜器整形修复专家、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仲陶说,文保工作者主要通过整形、焊接、着色等工序,使青铜器文物达到展陈效果。目前,已完全修复的青铜器为80多件,仍有20余件正在修复中。其中,一件青铜甬钟刚出土时碎成了20多块,经过文保人员两个多月的努力,已经器型完整、纹饰清晰、光泽如新。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此前表示,相比于公众关注的金器、玉器,竹简等带有文字性的文物能带来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信息。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徐长青介绍,海昏侯墓出土竹简的释读工作将由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心完成。目前,所有出土竹简仍处于浸泡状态,系统性的文字释读和研究工作尚未展开。 今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对5000余件竹简进行了剥离、清理以及初步的红外扫描工作;由于这些竹简十分脆弱,加固工作一直在同步进行。在第一阶段的清理过程中,文保工作者根据部分显露出来的字迹,辨认出竹简中有《论语》《易经》《礼记》《方术》《五色食胜》等文献记载。目前,这些竹简的性状已基本稳定,正准备开始更加彻底的清洗工作,并同步进行下一阶段的红外扫描,为系统性释读和研究作准备。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自2011年发掘以来,已出土1万余件(套)珍贵文物,对研究中国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拓展阅读:海昏侯墓出土奏牍是迄今等级最高的汉代公文原本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多枚奏牍,均为海昏侯国向朝廷上奏的公文,现已公布三块,均为墨写隶书,文字端正工整。北京联合大学史学专家张予正经过分析和释读,认为海昏侯墓出土奏牍或是迄今所仅见的等级最高的汉代公文原本,为废帝海昏侯刘贺家族进奏给汉宣帝与上官太后的上行官文书正本,对古代公文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目前所见汉代官文书,如武威出土的《王杖诏书令》、玉门关出土的《武帝遗诏》等,多系转抄,而非官文书的正本(原本)。笔者所知等级较高的汉代官文书正本为定州八角廊汉墓出土的“写有确切时间的萧望之等人的奏议”,但该资料一直未见公布。海昏侯墓出土奏牍是仅见的汉代高等级公文原本,对古代公文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王杖诏书令》等汉代官文书多以简的形制为主,而海昏侯墓出土奏牍以单块木牍独立成册、多行书写,这一形制较为少见,丰富了我们对汉代公文书写载体的认识。“萧望之等人的奏议”陪葬于墓主疑为中山怀王刘修的定州八角廊汉墓中,海昏侯家族的奏牍原本(正本)陪葬于海昏侯刘贺墓中,均以上行官文书进行陪葬,也体现了一种较为独特的汉代公文销毁制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