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部署中央军委就中缅联合作战的指示。11月初总参作战部长王尚荣派总参作战部边防处处长成学俞前往昆明,与云南军区副司令员丁荣昌一起。同缅军代表举行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警卫问题专门小组会议,并联合签署了勘界警卫问题协议。协议规定:为执行警卫作战任务,中方部队根据需要可进入缅甸境内20公里。清剿国民党残军的行动,双方应在同一时间进行,暂定于1960年11月22日左右。 协议签订后,昆明军区立即制定警卫作战方案,确定以3个战群22个突击队。奔袭国民党残军的16个据点。虽说此次军事行动是针对国民党几千名残军作战,但毕竟是中国军队首次出境缅甸与缅甸军队协同作战,而且是从未经历过以突击队方式进行的山地丛林作战。为做到万无一失,中央军委与总参领导多次交换意见,总参作战部还将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及 几位老帅的意见,及时传达给坐镇昆明指挥的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 中国军队出境作战,在国际上会产生什么样的政治影响?会不会引起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惊恐与不安?使他们以为中国借口打击国民党残军炫耀武力?会不会给国际上反华势力诋毁中国提供口实?毛泽东、周恩来对此次行动所造成的影响与后果十分关注。中央军委对参战部队的要求十分明确,强调将冲击强度压低,把20公里的出击纵深用红线标出,发给突击队。毛泽东的话,分量相当重:“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同时,担任国防部部长的林彪则几度重复他的作战原则:“断退路,先围而后歼。” 在作战方案审议过程中,中央军委和总参确定了周民党残部设在孟瓦、阵马、孟育、踏板卖的据点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并拟订了重点捕获的敌6名军、师级军官的名单。 应缅方请求中国部队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按预定的作战方案,战斗应在11月22日打响。然而20日,总参接到中央军委的指示,通知王尚荣,要他向秦基伟转告毛泽东、周恩来在看到最新材料后所产生的一些担忧:毛泽东今晨看了昆明军区报送的材料,发现红线南侧的缅军兵力过于单薄,难于履行堵截配合作战的任务。要秦基伟赶快同负责与缅军联络的丁荣昌商议。在适当的场合,以妥善的方式,把中方的关注与担忧转告缅方。 21日晚21点30分,我军22支突击队迅速向国民党残军的16个据点移动。据侦察,总参要求重点捕歼的敌军、师级军官,有5名在红线附近,而周恩来“谁活捉柳元麟谁就可以当将军”一句玩笑中说的敌首柳元麟,却不在红线区域内。坐镇昆明前线指挥部的秦基伟发出新的命令:“战斗打响后,如敌逃跑,命令部队,马不停蹄,跟踪追击!” 按预定计划。战斗应在22日凌晨6点30分打响,然而,这次对中国军队来说十分新鲜的山地丛林战,却没有完全按计划进行。扑击的16个据点,最早的4点50分就开始了,最晚的7点50分才交火。由于中国军队的扑击实出残军意外,16个扑击点,只有两个扑空。最早打响的踏板卖据点,战绩最佳,全歼守敌。国民党残军第一军二师师长蒙宝业被击毙:5点40分打响的曼俄乃。虽然据点扑空,但在追击中,击毙了残军四军五师师长李泰。但我军伤亡也较大。 国民党残军不敢与解放军恋战。稍一接触就向密林深处溃逃,很快都退离到红线区域以外。由于中央军委只在红线内作战的命令规定得很死。参战部队只好在红线处停止追击。秦基伟得到战报后,命令突击队在红线内清剿残军,巩固战果;同时向总参请求与缅方协商,同意参战部队越过红线追击敌四军主力,但中央军委的决定依然如故,攻击不得不在红线处终止。 直到1961年新春,缅甸军方才开始实施打击国民党残军的“湄公河战役”。缅军调集了9个营约1万人,沿湄公河以西,由西南向东北推进。柳元麟采取以“引蛇出洞,将缅军诱入王南昆狭窄低洼地带伏击”的策略,瓦解缅军的攻势。柳部先佯装节节败退,来迷惑缅军,诱使缅军一步步落入其圈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