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东吴诸葛恪两次北伐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在孙吴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孙权、孙亮父子更替之际,尽管为时甚暂,但就其影响而言,是孙吴历史上颇为关键的重要时期。孙权死前,以诸葛恪为幼主孙亮的首席辅政大臣,希望他能稳定内外,延续国祚。恪厉行政治改革,大举北伐,对内想强化自身权力,对外显示声威。但结果却丧师亡身,孙吴统治也由此步入衰亡之途,成为孙吴治乱变迁的转折点。不过,对相关问题,如诸葛恪改革、北伐之动机、影响及失败之深层原因等,以往治孙吴史者,少有深入论述。有鉴于此,本人不揣谫陋,通过对具体史实的分析并结合历代史家的评论,对此问题予以专题考察,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诸葛恪主持的内政改革与北伐活动
     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人,其父诸葛瑾东汉末年避祸至江东,瑾为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为瑾之长子,肩负家族承传的重任,《三国志》卷五二《吴书·诸葛瑾传》载恪“名盛当时, (孙)权深器异之”。《三国志》卷六四《吴书·诸葛恪传》载恪“少知名”,注引《江表传》:“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权见而奇之, 谓瑾曰:'蓝田生玉, 真不虚也。'”可见,诸葛恪自少便以才显名,反应快,善言辞。孙权以此赏爱恪,并在政治、军事上用心培养他,给他提高发展的机会,使他成为孙吴侨寓后进之士的杰出人物。
     孙权中后期在内政上错误不断,自黄武元年(222年)称吴王、特别是黄龙元年称帝以后,他日渐骄横,一再发动旨在打击儒学士大夫的政治斗争 ,其中为害最为严重的是赤乌年间他一手导演的“二宫构争”,不仅乘机将陆逊等江东大族代表人物迫害致死,而且又将太子孙和废除,鲁王孙霸处死,引起了统治集团内的激烈纷争。太元元年(251年) ,孙权病笃,他开始安排人员辅佐年仅九岁的太子孙亮,诸葛恪得任首辅。《三国志》卷四八《吴书·三嗣主·孙亮传》:太元元年冬,“权寝疾,征大将军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会稽太守滕胤为太常,并受诏辅太子。明年四月,权薨,太子即尊号,大赦,改元。”《三国志》卷六四载:“权不豫,而太子少,乃征恪以大将军领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领少傅。权疾困,召恪、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属以后事。”
     权寝疾,议所付托。时朝臣咸皆注意于恪,而孙峻表恪器任辅政,可付大事。权嫌恪刚愎自用,峻以当今朝臣皆莫及,遂固保之,乃征恪。后引恪等见卧内,受诏床下,权诏曰:“吾疾困矣, 恐不复相见, 诸事以以相委。”恪欷流涕曰:“臣等皆受厚恩,当以死奉诏,愿陛下安精神,损思虑,无以外事为念。”权诏有司诸事一统于恪,惟生杀大事然后以闻。
     在江东儒学大族代表人物多遭厄运、侨寓士大夫元老人物相继过世的背景下,诸葛恪成为孙吴政权的中坚力量,为南北人物所共奉。所谓“朝臣咸皆注意于恪”,“当今朝臣皆莫及”云云,正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恪长期领兵地方,临朝执政,缺乏名望,权力基础很不牢固。孙权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固特“诏有司诸事一统于恪,惟生杀大事然后以闻”。但孙权一死,辅政集团内部便发生危机。侍中孙弘图谋秘不发丧,想矫诏诛恪,恪得孙峻帮助才诛灭孙弘,保住权位。这使恪深感不安,《三国志》卷六四《吴书·诸葛恪传》载其给驻守公安的弟弟诸葛融写信说:“吾身顾命,辅相幼主,窃自揆度,才非博陆而受姬公负图之托,惧忝丞相辅汉之效,恐损先帝委付之明,是以忧惧惶惶,所虑万端。且民恶其上,动见瞻视,何时易哉? 今以顽钝之姿,处保傅之位,艰多智寡,任重谋浅,谁为唇齿?”其忧惧之态毕现。其实,对恪之入京辅政,吕岱就深以为忧,《三国志》恪本传注引虞喜《志林》:“初权病笃,召恪辅政。临去,大司马吕岱戒之曰:'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以为圣人讲“三思而后行”、“再思可矣”,何必责我“十思”呢? 以致不少人都嘲笑岱无学识,根本不理解他的提醒之意,难怪虞喜评曰:“此元逊之疏,乃机神不俱者也。”但到建业主政后,恪深感局势复杂,难以控制,故生忧惧之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