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头上戴草的呆萌形象日益成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更有高校教授戴草授课的新举。然而,戴草佩花之风早在古代中国就已形成,但花草种类不一寓意也大相径庭,就让我们一探古人戴草佩花那些事儿吧。 唐朝妇女头上花朵不下数十种 谈及古人的戴花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了极大的发展,于是乎各类象征美好的装饰物也成为了大街小巷的风尚。先秦时期,鲜花因其美丽的外形以及沁人的香味被视为美好的女性化象征。从中原至南地,上至达官贵妇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以戴花为荣。从诗经《郑风·溱洧》《邶风·静女》所述的以花寄情,到(《召南·摽有梅》的女性象征,再到《周南·桃夭》、《唐风·椒聊》所写的婚育祝福,鲜花在古代民众的生活中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除此以外,不同的鲜花还暗含各类花语。古代南方有佩兰之风,兰草作为志趣高洁,清廉不屈的象征,被无数文人墨客所喜爱。以娥眉自居的屈原,在《离骚》中就曾提及各类花草,从江蓠、芳芷、杜衡、留荑、揭车、菌桂、到秋兰共达二十几种。 时至唐宋,簪花之风更为盛行,不仅是贵族装扮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百姓日常着装中的必备元素。簪花主要在汉族妇女间流传,以各类鲜花或花朵饰品作为头饰或首饰佩戴。唐宋妇女常用的除了鲜花之外,还有绢花、罗花、绫花、缎花、绸花、珠花等各类花朵饰品。唐代著名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就形象地再现了唐朝妇女簪花戴彩的场景。总长46厘米的画卷描绘了春夏之交贵族妇女赏花游园的场景,其中五位簪花仕女为全卷焦点,仕女发式都梳作高耸云髻,蓬松博髻。前额发髻上簪步摇首饰,鬤髻之间各簪牡丹、芍药、荷花、绣球等,眉间还都贴上了金花子。花朵元素从头至尾,不下数十种。由此可见唐宋妇女对簪花的热爱。 时至今日,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中也都时常出现簪花妇女的形象。时下,苏南水乡的妇女们仍旧保持了簪花的传统,就连新娘妆中亦常有簪花于发的讲究,但目前簪花早已不限于鲜花,也时常以绢花代替。北京绢花、大庄村绢花作为我国拥有悠久历史的手工艺品,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