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巴空军司令努尔·汗下令出动32架F-86和8架F-104战机对印本土纵深的5个机场和3个雷达站发动突袭。突袭非常成功,仅在帕坦科特基地一处就击毁了未来得及起飞的7架米格-21和5架“神秘”式飞机。而在空战中,F-86又上演好戏,击落了近10架印军战机。遭到重创的印度空军迅速从纵深机场调来200多飞机,对巴空军展开全方位反击。然而经过近两天的激战,巴空军在空中击落印机19架,在地面击毁35架,而自已仅损失6架F-86飞机、1架F-104飞机和1架B-57轰炸机,从此印空军战机再也不敢轻易上天,巴空军在夺取制空权的同时,还为地面部队提供了火力支援,初步扭转了战局。由于巴空军作战有功,9月7日总统阿尤布·汗通令嘉奖空军,并将这一天定为巴基斯坦空军节。 查温达坦克战 9月7日,不甘失败的印军将预备队第1装甲师投入战斗,协同3个步兵师,兵力两路,沿锡亚尔科特向拉合尔发起强大攻势。将巴军压缩到查温达地区。查温达是通向查谟和克什米尔的门户,距离克什米尔南部中心查谟仅27千米,巴军以前就是通过这里进入克什米尔参战。如果查温达失守,就等于切断了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之间最重要的联系通道。 巴军为了保护战略要地,准备与印军在查温达进行决战。巴陆军司令穆萨上将急令集中所有直升机,以最快速度向查温达输送兵力,同时对全国铁路实施军管,用军列将第6坦克师200辆坦克紧急运至该地。印军为了尽快攻占查温达也在调整部署,不断增调装甲部队,在查温达地区集中了400多辆坦克,准备对巴军发动决定性攻击。印巴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大战一触即发。 在经过几开试探性交锋之后,9月16日,急不可耐的印军出动坦克近400辆,向查温达发起攻击,巴军坦克也倾巢出动。同时,两国空军也在战场上空展开激烈厮杀,印巴双方的战场较量由此进入高潮。此时,巴空军又占了上风,迅速掌握了战场上空的制空权,然后对印军坦克进行攻击。巴军在总结以往飞机打坦克的经验后,改进了飞机上的弹药装置,在每架飞机的机翼下均配有4个可投式吊舱,每个吊舱可带7枚高爆反坦克弹头的折叠式尾翼航箭弹,7枚齐射的命中概率为75%-85%。在巴空军的突袭下,印军在查温达地区的坦克遭到毁灭性打击,整个部队几乎瘫痪。同时,巴第6坦克师在空军的支援下,也越战越勇,查温达成为埋葬印军“百人队长”式坦克的坟场。战至夜幕降临,巴军取得了决定性的生利,击毁敌坦克近百辆,迫使印军停止了进攻。印巴双方决定性的胜利,击毁敌坦克近百辆,迫使印军停止了进攻。印巴双方沿亚克尔运河形成对峙。在拉合尔以南地区和印度边境重镇克姆卡兰,巴军通过积极的进攻,也取得重大胜利,巴军不仅在南部击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国境的印军,而且乘势推进印度国境内6千米,共占领了约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国土。 9月20日,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于9月23日同时宣布:接受联合国的调停,全线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苏联政府的斡旋下,印巴两国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区。第二次印巴战争就此结束。 成功经验 纵观此次战争,巴军自始至终掌握着战争的节奏和主动权,取得了作战行动的巨大成功,概括起来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一是注重发挥空军的作用。在战斗的过程中,巴军发现了他们在空军上的优势后,就大规模地使用空军参战。空军不仅担负了打击印空军的任务,而且还承担了打击印军主要地面火力的任务。据战后统计印军被毁的坦克90%以上是由巴空军击毁的。二是采用避实击虚的战术。在印军向亚克尔运河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时,巴军派部分兵力进行抵挡,而用大部分兵力向印军防务空虚的克姆卡兰发动攻击,不仅解了亚克尔之围,还攻下了克姆卡兰。印军虽然处处显得被动,但在某些战场上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一是达成进攻的突然性。印军在发动大规模攻势前,准备工作隐蔽,致使巴方事先对印军的作战意图与进攻方向并未察觉;在发起进攻时间的选择上,印军多利用拂晓或深夜进行,使作战行动的突然性和有效性都大大增加。二是在进攻中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力图速战速决。印度在主战场集中了对巴军二比一的优势兵力(局部地区的兵力甚至多达巴军的四至五倍)对巴造成极大威胁。像在拉合尔和锡亚尔科生气勃勃的进攻,印军就集中了优势兵力,在发起进攻后不入就取得了重大战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