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揭秘建国后的九次战争(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军事战略: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到和平建设
     对于刚刚从中国革命战争中走来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新中国面临的战争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既要打退敌人的挑衅,也要保护建设成果不被破坏。这一时期的军事方针,总体来看是“立足于战争”。
     朝鲜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医治战争创伤的任务十分艰巨,国内外形势非常险恶。1956年3月,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领导下,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部长彭德怀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制订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该方针强调尽力做好推迟、延缓战争爆发的工作,重点加强沿海地区战备,防止敌人发动突然袭击。
    

 
     1960年代到1970年代中期,中国面临的内外形势仍然严峻。国内连遭3年困难,又经历10年动乱;国际上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地区扩张主义威胁着中国安全。面对这种形势,毛泽东提出加强战备,“备战、备荒、为人民”,“要准备打仗”,要立足于战争、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从这时起,人民解放军大力加强战备工作,国家也加强了战备建设。
     1970年代后期,为防止敌人突然袭击,中央军委于1977年12月提出了“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基本精神是把敌人放进来,打人民战争,主要战略措施是重点设防,重点守备。1980年秋,中央军委针对未来反侵略战争的特点,研究全面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问题,提出坚持后发制人,坚持打人民战争,坚持持久作战,立足于以劣势装备战胜敌人。
     1980年代中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鉴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对战争与和平问题有了新的判断,认为大战短时间内打不起来,可以争取到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因而果断作出决定,确定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在指导思想上实行战略性转变,由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
     1990年代以来,冷战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主题,爆发世界大战和针对中国的全面战争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改变了现代战争的面貌,深刻地影响了战争形态和方式。
     实践证明,新中国的历次军事战略调整是成功的,而历次战争的背后,都有一段艰难的历史,值得人们铭记、反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