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贤下士是指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属于褒义词。 【出自】:《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多矜尚,先哲所去。”《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说到礼贤下士这个成语,就不得不提一下战国四公子。这四位是: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为了对抗强秦,他们纷纷广招门客,充实自己的力量,最后都做了一番大事业。尤其是四公子之首的信陵君,对门客们推心置腹,以平等心结交,终于在他们的帮助下,立下了窃符救赵、两败强秦的功勋,称得上是彪炳千古的人物。 信陵君是魏王的亲弟弟,虽说身为贵胄,却没一点大人物的架子。当时的社会阶层分为士、农、工、商,再往上就是贵族。信陵君是王族,可他对门下的食客们一向是平等相待。 且说这一天,信陵君摆下宴席,请门下三千食客吃饭。当大家到齐的时候,信陵君说:“且慢,我还得去请一个人,他来了咱们才能开始。”说完话,他亲自驾着马车去接那人。 众食客想,能让信陵君亲自去接的,一定是位尊贵客人。可人一接来,居然是一个七十多岁的看城门老头,叫侯嬴。用那时的标准看,侯嬴就是个小吏,算士族阶层都有点勉强,可是信陵君慧眼识人,断定这是位贤人,就以礼相待。 侯嬴坐定,说的第一句话是:“公子,您说我是贤人,我愧不敢当,不过我可以给您推荐一个人,这位比我强过百倍。”是吗?居然有这样的人?信陵君一听这话酒宴也不吃了,马上让侯嬴带他去见这位“高人”。 就这样,信陵君赶着马车又去接人了。这回接的是个五大三粗的屠夫,名叫朱亥。闹了半天,就一个杀猪匠,社会地位属于“工”,居然也得到信陵君的礼遇。更妙的是,这位杀猪匠还摆起了谱,和侯嬴先是一通神侃,最后才对信陵君说:“公子,现在我实在忙,酒宴就不去了,咱们下回见。” 这话一说,信陵君还没说话呢,一旁的车夫不干了:信陵君什么身份,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人家亲自接你个杀猪匠,你还摆什么谱啊,还这么不给面子。他伸手就抄马鞭,想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可被信陵君一把拉住了:“且慢。朱先生既然没空,就不勉强了。咱们回去!”这在等级森严的战国时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三千门客听说后,不由大受感动,心里都念叨上了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 公元前260年,赵国四十万军队在长平被秦军击败,连国都邯郸都被团团围住,眼看朝不保夕。这时赵王向魏王求救,魏王就派老将晋鄙带兵前往救援。没想到晋鄙走到半路,魏王又变卦了。他寻思,到时候救了赵国,秦国会不会掉过头来打我魏国啊,这不惹火烧身吗?结果,他让晋鄙按兵不动,先看看形势再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