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1987年2月双方重新开始了边界谈判。第三次谈判气氛与前两次的情况大不相同,双方都总结吸取了经验教训,本着实事求是、互谅互让的精神,同意以条约为基础,平心静气地具体讨论解决边界线走向问题,并取得积极进展。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政治磋商也取得重大突破,中苏高级会晤的时机业已成熟。 1989年5月16日,戈尔巴乔夫应邀访华。双方郑重宣布,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中苏关系从此实现正常化。经历了十年友好结盟、十年论战恶化、十年缓和改善之后,中苏两国重新结好,这是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 平稳顺利实现历史性过渡 中苏关系正常化不久,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柏林墙倒塌,一个超级大国消亡,冷战时期形成的两极格局瓦解。但中苏关系正常化时双方达成的重要协议依然有效,并成为新型中俄关系的原则基础。 1991年12月25日,当戈尔巴乔夫宣布停止履行苏联总统职务之时,中国政府代表团恰好到达莫斯科,准备与俄罗斯等苏联新独立国家商谈继续保持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问题。这并非偶然的巧合。 早在此一年多以前,苏联内部的离心独立倾向已露端倪。在变幻莫测的复杂形势下,根据中央及外交部领导的指示,我们做好了各种应急预案。 在苏联宣布承认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独立的第二天,1991年9月7日,钱其琛外长即致电三国外长,通知中国政府承认其独立。紧接着,中国政府代表就抵达这些国家的首都,与对方进行建交谈判,一天访问一个国家,很快签署建交公报并开设大使馆。 当苏联解体进入“倒计时”阶段,我方有关与独立后的各国进行建交谈判的具体准备亦正式启动。为什么选择12月25日那一天前往莫斯科?你去早了不太好,人家苏联政府还在;晚了也不好,人家独立了,你承认晚了,有可能影响以后的关系。所以,不早不晚,就选择12月25日这一天。而在这背后,则需要做大量的形势调研及准备工作。 应该说,这次外交动作的神速和时机把握,使我们充分赢得了主动,一举解决了与苏联各国的关系问题,平稳、顺利地实现了历史性的过渡。 (责任编辑:admin) |